“與Carving相對應的是Skidding,雪圈翻譯是搓雪,就是利用雪板增大接觸面積,實現大幅減速。”

唐槐簡單示範了兩個動作的腳下區別:“走刃一條線,搓雪一大片,這是很好區分的兩種形式,你們可以腦補一下摩托車手極限壓彎和汽車拉力賽漂移過彎的區別。”

眾所周知,雪板與雪道接觸面積越小,摩擦的阻力越小,對速度的影響就越小。

高速滑行時,最有效的轉彎發生在滑雪板指向與其速度相同的方向,而這個技巧就是走刃。

所以,走刃是比賽彎道中必須掌握和運用的技巧。

他又在地上畫了幾道彎:“我們SBX本質上是一個競速專案,賽道長度在1千米左右,垂直落差通常有兩百多米。”

“在不考慮23個障礙物的情況下,你們在直線路段的速度都是一樣的,真正能與對手甩開距離的地方,就在這5個大彎道。”

“所以,Carving就是我們專案最核心、最基礎、最有用的技巧,比賽制勝的關鍵。”

唐槐特別強調了一遍後,抬頭看向五人:“都聽明白了嗎?”

“明白啦!”

“大聲點,重複一遍!”

“明白啦,Carving就是我們專案最核心、最基礎、最有用的技巧,比賽制勝的關鍵!”

李長逸認真聽,跟著吼,腦子裡浮現出摩托車比賽時彎道超車的畫面。

他們乘纜車回到雪坡上面,唐槐讓五個弟子依次滑下去,自己在後面拿手機記錄他們滑行的全過程,拿影片講解滑行中的錯誤動作和改正方式。

只是大家推坡換刃的基本功不紮實,走刃的過程就很艱難,一會兒向前撲,一會兒向後跌,就沒幾個能順暢滑完的。

最慘的是一直沾沾自喜的烏力罕,他之前習慣了放直板,改正技術動作可比第一次學難得多,所以一學就會一做就廢,反覆挨批穩穩拉住了教練的“仇恨”。

唐槐當然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可他也沒辦法,誰讓領導發話了呢:“沒事,就這麼摔吧,摔著摔著就會滑了。”

這句話乍一聽有些不負責任,但確實又是這麼個道理,人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性,往往就是在一次次失敗中建立起來的,比如輪滑、腳踏車、滑板等專案,講再多的理論都比不上實際摔幾次。

李長逸的協調性最好,也是第一個完整滑到坡底的學員,有他開了頭,後面四個人也都逐漸掌握了技巧,能夠勉勉強強完成一次走刃刻滑。

雖然從雪面痕跡上來說,他們走的是Z形路線,而不是圓潤的S形,但是考慮到這是大家第二次上滑雪場,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休息區裡,一直拿望遠鏡監督訓練的邵振東滿意地點著頭:“這才對嘛,你摔倒訓練是很重要,但也不是一天兩天能練成的,還是得在實際滑雪中活學活用嘛!”

結束一上午的訓練後,他拿出一個考評表,在唐槐的名字後面寫上了評價:“障礙追逐專案組運動員進步明顯,從學著穿滑雪板到馳騁雪場只用了兩天。綜合全員教學成果來看,唐槐應該是這次來紐西蘭的8個專案組中比較不錯的教練,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