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好幾年前,也就是關閉斯塔克工業集團的武器製造和銷售部門,將業務重心轉移到與方舟反應堆相關的系列專案上時,斯塔克工業就已經抽出了一定比例的利潤,將其投入到了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一系列課題上。

倒不是說斯塔克當時已經注意到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才會做出那樣的安排。

實際上,在環保相關產業裡的投資,只是單純的為了突出‘使用新能源代替礦物能源,會更加潔淨,對這個世界更有益處’的賣點,為轉型後的斯塔克集團打造更好的形象,爭取人們的支援與擁護而已。

說白了,那些投資能不能起到實際效果並不重要,斯塔克集團之所以會那麼做,僅僅只是為了宣傳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

有句話叫論跡不論心。

雖說斯塔克集團投資環保相關產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打造公司形象,並沒有定下什麼明確的目標,比如要清理掉多少垃圾,或者降低多少個百分點的碳排放量,又或者種下多少樹木,但它終歸還是一家屬於私人所有的商業型企業,天生有著‘不允許資金遭到浪費’的原則。

投放到環保相關產業中去的那部分資金,到底會被用在哪裡。對於這一點,提出方案的佩珀本人還是挺在意的。

而隨著佩珀的關注,斯塔克本人也免不了婦唱夫隨一把。

有了斯塔克抽空研究出來的新成果,配合佩珀的積極督促,從營收利潤中抽調出來的這一部分資金,都被投入到了具有實用價值的專案上,或者注入到了口碑很好的公益基金之中。

一年、兩年、三年……

雖說時間還不長,但每年連續不斷地投入,也可以算得上是持之以恆了。

到了今天,斯塔克集團在環保相關產業上的投資,已經多多少少取得了一些成果。

或許談不上卓有成效,但也可以算得上是小有所得了。

總而言之,在石小磊向斯塔克提出建議之前,斯塔克集團就已經將觸手伸進了環保相關領域,算是在這一塊兒打下了基礎。

在這麼個前提下,斯塔克會如何選擇呢?

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他肯定會接受石小磊的提議,更多的關注‘清理海洋垃圾’這件事。並且抽出部分精力展開針對性的研究,搞出一些能在這方面派上用場得新成果來。

反正又不需要從零開始,只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就行了。

順水推舟地事兒,既耽誤不了多少時間,也不用費多大力氣,偏偏還能收穫不少好處,比如……與海族搞好了關係後,有可能從他們手裡得到振金供給;可以找機會提個請求,委託他們幫忙收集大海中的各種資源;想要吃什麼海鮮,可以直接跟海族人下單採購,等等。

裡外裡合計一下,這筆帳還是挺好算的。

而最後能賺到多少好處……能不能算出一個具體的數字先不提,反正肯定不在少數,不,應該是豐厚到肥美流油,足以讓人眼饞不已的那種。

聰明如斯塔克,不可能看不明白其中的門道。

所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