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西科斯基公司設計出了一款效能比S55也就是H19更加強大的後繼機型,它可以運載 12~16名士兵,或在救傷時運載8副擔架。

在西科斯基公司內部的開發列表上,這款直升機的編號是S58。而當它透過軍方的驗收,正式被編入到服役序列中,軍方又按照自己的習慣,給它重新起了個名字叫做‘喬克託人’,並定下了CH34作為這款直升機的機型編號。

在CH34這個編號中,C指代的是這款直升機的定位,它是Car(運輸)一詞的縮寫。

或許是因為平時沒多少人會特別在意細節,又或許是經過一些小改動後可以用來承擔其他型別的工作,並不僅僅侷限於運輸,所以,人們提起這款直升機時更多的還是稱其為H34,也就是最原始的原型機的編號。

話扯得有點兒遠了。

總之,‘改造後自帶H34直升機’這一結果,可以算是一個巨大的提示。單看這一點,就能判斷出維納莫伊嫩完成改造後的現代化程度,進而計算出她的實力大概處於哪個水平線上——大概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確切的來說,是1954年~1969年中間的那個時間段上。

劃下‘1954年之後’這條線的理由,應該不用再廢話了。

而所謂的‘1969年之前’,又是如何確定的呢?

參考依據是米軍在1969年時出臺的一項編號為7028號的法規。

這條法規中規定了一條原則——給直升機命名時,必須使用印第安部落或首領的名字。

阿帕奇、科曼奇、支奴乾等等,軍迷們耳熟能詳的這幾款直升機,都是按照這項法規中的規定命名的。

再來看H34。

它的名字是‘喬克託人’,很明顯不符合1969年之後的命名原則。

也就是說,如果維納莫伊嫩改造後的現代化程度達到了1969年之後的水準,那麼,出現在她手中的艦載機,就應該是更加先進的款式,而不是誕生於1954年的H34。

“不錯不錯。”對改造成果感到非常滿意,石小磊的臉上已然樂開了花:“真沒想到提升幅度會這麼大。說實話,維納莫伊嫩,你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啊。”

“嘿嘿。”小臉上滿是開心的笑容,維納莫伊嫩也顯得十分興奮。

“要是下次再遇到什麼狀況……”摸了摸維納莫伊嫩的腦袋,石小磊笑呵呵的說道:“加油,我看好你哦。”

“嗯嗯。”用力的點了點頭,維納莫伊嫩自信滿滿的拍了拍胸口:“放心交給我吧,指揮官。我保證,一定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嗯,我相信你。”再次揉了揉維納莫伊嫩的頭髮,石小磊欣慰又滿意的點了點頭。

又聊了幾句,想起時間已經過去了好一陣子,石小磊又笑著提議道:“差不多該出去亮個相了,大家夥兒還等著呢。”

“嗯。”

就這樣,帶著改造完畢的維納莫伊嫩,石小磊推門走出了小隔間。

如同他心中預想的一樣,看到面貌一新的維納莫伊嫩後,等候在外邊的艦娘們全都圍了上來。

有人在詢問她改造後的屬性提高了多少,有人在圍觀她改造後變了個造型的艦裝,還有人在打聽改造期間是個什麼養的感覺。總之,除了秘書艦密蘇里之外,其他艦娘們都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追問著,原本還算安靜的船塢裡,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了。

見維納莫伊嫩正在炫耀自己的改造成果,不僅沒有覺得煩躁,反倒是樂在其中,石小磊也就沒有去打攪她的興致。

也是想著還有這麼多人在排隊等候,必須要抓緊時間安排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