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門前有條小溪,一座小小的石拱橋跨溪而過。

時值隆冬枯水期,僅留的一點兒溪水已經上了凍。河床裡除了枯黃的河底,便是泛著白色的冰霜,看不到一絲正在流淌的水汽。

橋洞下,用紅色的繩帶掛著一枚碩大的銅錢。因為是左右各有一根繩子吊著上角,哪怕時有寒風吹過橋洞,銅錢也不會來回翻轉。

‘真會整事兒。’看著眼前這個場景,石小磊不由自主的在心裡嘀咕起來。

明明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橋,乾枯上凍的河床也沒什麼好看的,但多了這麼一枚銅錢之後,此地卻搖身一變成了‘祈福還願’的特殊場所……

不知道當初這一活動誕生之初是個什麼狀況,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為了給觀裡創收而故意琢磨出了這麼個辦法,石小磊是個開小餐館做買賣的,會冒出這樣的猜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當然,揣測歸揣測,石小磊還不至於把這些話說出來。

難得出來玩,又是廟會這種平日裡難得一見的特殊場合,大家夥兒都玩的這麼開心,作為一家之主,石小磊樂呵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沒有眼力勁的說出那些話來掃了大家夥兒的興致。

“給,這是你的,這是康娜的。”掏出一張五十面額的鈔票,去邊上的臨時小攤上換了一小把硬幣,石小磊故意配合當下的氣氛,向兩個小姑娘笑著說道:“每人只能扔三次哦。祈福嘛,講究一點兒總是沒錯的。要是次數太多,就沒有那個味道了。”

機會越少,扔中之後體會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會越濃。

另外,也是不想破壞了一直以來對康娜的教育成果。

說到底,這種‘打金錢眼’的祈福方式多少還是帶著一些消費的感覺,如果沒個限制,讓康娜一直扔一直扔,直到扔中為止……有錢也不能這麼造。這種浪費錢財的套路,石小磊可不想讓小姑娘接觸太久。

而且,扔一次就中了,還可以說是走運,可要是成百上千次才扔中,回過頭來想想,整件事的性質是不是會出現一些偏差?

不是祈禱換來的福氣,而是用金錢買來的。

長期居住在紐約,周圍本就充斥著‘資本決定一切’的氣氛,想要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此時此刻,石小磊可不會助長資本主義的氣焰,為自己日後的教育工作添堵找麻煩。

“嗯~~!”康娜可不會琢磨那麼多,接過硬幣後,立刻興高采烈的拉著斯凱去了小溪邊趴在了欄杆上。

“還有誰要試?來我這兒拿硬幣。”從兩個小姑娘身上收回視線,石小磊笑著看向了其他人:“先說好,每人只能扔三次哈。”

“我試試。”查普爾帶了個頭,之後是麗莎和克萊爾。

挺開心的,包括原本沒什麼興趣的貝優妮塔在內,大家夥兒都配合著氣氛,一塊兒湊了個熱鬧。

“試試?”發了一圈,手裡還剩下了寥寥幾枚硬幣,石小磊架起胳膊肘,頂了頂站在自己身旁的斯塔克:“來都來了。”

來都來了、都不容易、都是朋友、是個孩子、人都死了、大過年的、給個面子、為了你好……對華國人很管用的這些個勸詞,如果拿來說服外國人,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

不誇張的說,其中的絕大多數,都不會被外國人接受。

比如都不容易,用外國人尤其是歐美人的思維,他們大概會說‘憑什麼你遇到了困難,要把壓力轉嫁到我的身上,我跟你非親非故的,幹嘛要替你分擔’。又比如給個面子,遇到這種勸說時,外國人十有八九會回上一句‘Casebycase’。

真要說哪一條能管用,大概也就是‘來都來了’這一句吧……因為說出這句話時,狀況往往較為平和。除了無法量化成實際利益的時間之外,往往並不會牽扯到實打實的損失。

“試試就試試。”從石小磊手裡捻起一枚硬幣,斯塔克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