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君臣,臣子在世人眼中是正面的,而君皇在百姓眼中卻成了負面的,這顯然會讓趙構忌憚。

畢竟他本來這皇位得的就有些不清不楚,拿不上臺面,如今岳飛的威望如此之高,不除掉怎麼能行。

其次,那就是岳飛真正忠誠的人,是他趙構嗎?或者說還是這大宋天下呢?

從一開始,岳飛就心心念唸的要想要接回趙佶,趙恆,而趙構可能讓這兩人回來嗎?這兩人一旦回來了,那他趙構又如何自處?

結合種種原因,要殺岳飛的,實際上不是秦檜,而秦檜只是被推出來的一把刀罷了。

只是,不論這趙構有什麼原因,在趙匡胤這裡看來,說來說去只有一條,那就是這個廢物根本就駕馭不了岳飛這樣的良才。

說直白點,他就不配擁有岳飛。

幹啥啥不行,迫害自己人倒是熟悉的很,整日裡只會耍這些小手段,有這麼多算計,怎麼不見你去算一算金國啊,算一算金軍啊。

趙匡胤只為岳飛感到不值,如若岳飛在自己手下,趙匡胤絕對將他視為心腹,視作寶貝,怎麼會捨得迫害他。

“朕恨不能有此良才,可恨啊。”

咬牙切齒的嘆息道,趙匡胤是真的太欣賞岳飛了,只可惜,此時的他根本就做不了什麼。

在岳飛慘遭折磨的時候,南宋與金國的第二次議和達成,史稱紹興和議。

和義內容是由宋朝向金國稱臣,並且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另外每年向金國貢奉銀錢二十五萬兩,絹布二十五萬匹。

極盡的屈辱,可這就是宋朝,對待金國彷彿就是站不起來一般。

而和義雖然已經達成,但岳飛依舊沒有遭到釋放。

同時,因為岳飛始終不曾認罪,任由万俟卨如何折磨都無濟於事,最終,万俟卨無奈,只能編造了其他罪證,以求坐實岳飛的死罪。

羅織了所謂的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一系列的數條罪名。

當看著万俟卨在自己面前羅列出自己一條條罪證,岳飛只是鄙夷一笑,依舊沒有說話。

面對岳飛的眼神,万俟卨不知道為什麼,本能的居然有一絲心虛,不敢與其對視。

另一邊,隨著岳飛案的不斷髮酵,朝堂之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為岳飛鳴冤。

然而這些為岳飛鳴冤叫屈之人,最終的結果卻都很悽慘。

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認為岳飛無罪,與万俟卨竭力爭議,均遭罷官處分。

布衣劉允升上書為岳飛申冤,被下大理寺處死。

還有已經賦閒在家的韓世忠,更是直接找上秦檜。

“秦檜,你真是妄為人,獨霸朝綱就算了,可你為什麼要害岳飛?我大宋少了誰都可以,唯獨不能少了岳飛,你難道不知道嗎?”

“殺了岳飛,日後誰來抵禦金軍?”

“秦檜,如今你已是大權在握,獨霸朝野,難道就非要如此嗎?放岳飛一條生路,他也不會再對你有任何威脅了。”

韓世忠一開始氣憤的怒罵,到最後甚至有了一些祈求的意思,只希望秦檜能夠放過岳飛,不要趕盡殺絕。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