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需要文大人一封書信,就能夠避免的戰事,為何非要讓它發生呢?難道文大人就不顧及宋人的性命?”

張弘範誘導的說道,他就是想要讓文天祥說服張世傑投降。

只可惜,聽聞張弘範這話,文天祥只是遙遙看向崖山的方向,在那裡還有宋朝最後的心火。

在那裡還有宋朝的皇帝陛下,只可惜,現在他文天祥已經沒有能力再為陛下做什麼了。

這些年來,文天祥雖然在南宋已經官至丞相。

但只有他自己清楚,這其中究竟有多少的辛酸。

丞相之位,對於文天祥來說,不過只是一個名號罷了,國破家亡,丞相又能如何?

為了保衛國家,文天祥散盡家財,不知道組織了多少次民間抗擊力量,就為了抵擋元軍。

和元軍交戰了這麼多年,文天祥可以說一路輾轉。

面對戰力強大的元軍,文天祥從來不曾退縮過。

但是現在,文天祥知道,自己已經無力再去做什麼了,無力再去為大宋,為陛下,為百姓做什麼了。

深深嘆了口氣,這樣的感覺,讓文天祥心裡極為不甘,可不甘又能如何呢?

滿腔熱血,如今都只能憋在心裡,最後能為國家,為陛下做的一件事情,恐怕就是以身報國了吧。

看著沉默不語的文天祥,張弘範沒有打擾,任由他如此。

而半響過後,一直沒有開口的文天祥,終於是開口說道,不過卻不是對張弘範,而是吟了一首詩。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文天祥此時的心情,而一旁的張弘範在聽聞這首詩後,整個人也是直接愣住了。

“好一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口中忍不住的讚歎道,這樣的詩詞,絕對是張弘範此生聽過最好的詩句了。

目光深深看向文天祥,這位宋朝的丞相,已經徹底讓張弘範這副了。

如此氣節,古往今來又能有幾人擁有?

同時,透過這首詩,張弘範也明白了文天祥的決定,他寧願一死,也不會去勸說誰投降的,他現在只想要一死。

知道無論如何勸說都不會再有結果,張弘範深吸一口氣,隨即居然對著文天祥深深一拜道。

“文大人之心意,本將軍已知曉,崖山之戰本將不會再來叨擾將軍。”

聞言,文天祥沒有理會,目光依舊遙遙看向崖山的方向,在文天祥的眼力,他彷彿看到了年幼的皇帝,以及志同道合的張世傑等人。

眼眶不由自主的溼潤了,嘴角卻露出一抹笑容,三百年大宋,怎可如此就亡了。

見文天祥這副模樣,張弘範不再多說什麼,一揮手,幾名元軍上前就將他帶離了這裡。

最終還是沒有能夠說服文天祥,那就只能開戰了,只要拿下這最後的崖山,一切就都結束了。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