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書(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秦軍之中嶄露頭角之後,白起遇上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貴人魏冉。
魏冉是當時秦國宣太后異父同母的弟弟,可以說在秦國位高權重。
魏冉很欣賞白起的才能,也正是因為在他的幫助下,白起才能從一名普通秦兵快速的躍升進入秦國的政治中心。
在魏冉的幫助下,再加上白起自身的出眾才華和能力,升遷之路對於白起來說如履平地。
但真正讓白起聞名天下的戰役,還要屬伊闋之戰。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二百九十三年,韓魏兩國聯軍扼守崤函關以阻秦國東進。
面對此情形,當時任秦國丞相的魏冉全力舉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兩國。
在魏冉的再三保舉下,秦昭襄王認命白起為主帥。
這一戰,三國可謂都派出了自家的國之名將。
韓國暴鳶臨危受命,領兵八萬,魏國指派公孫喜出戰,領兵十六萬,秦國則是由白起為主將,領兵不足十二萬。
到這裡任誰都能看得出,這一戰對於秦國來說其實並不友好,因為論兵力,秦國不如韓魏兩軍,如果正面硬碰,勝算並不大。
白起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採用了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作戰策略。
韓魏兩國看似聯手,實際上是面和心不和,雙方將領推諉塞則,都妄圖坐收漁翁之利,誰也不願率先與秦軍交戰。
白起很敏銳的洞察到了這一點,在準確拿捏了雙方的人性弱點後,很快就採取了行動。
他先以少量兵力鉗制住韓軍,然後用主力猛攻魏軍,魏軍在毫無防備之下倉促應戰,十六萬大軍很快就被秦軍擊潰。
漢軍一看魏軍大敗,膽兒都嚇破了,心理防線徹底崩潰,戰術更是漏洞百出,幾乎沒怎麼打就潰不成軍。
就這樣,韓魏兩國在互相算計中失掉了伊闋,還賠上了數座城池。
白起這一戰可謂是打的極其漂亮,以不足敵方二分之一的兵力大敗兩國,就連影片前的諸位皇帝和將領們都不由感嘆。
“戰國第一名將,名不虛傳。”
西漢時空,衛青和霍去病一同看著影片,衛青感嘆道。
對此,一旁的霍去病也沒有反駁,縱觀歷史,能夠和白起相比的將領並不多。
此戰過後,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徹底在秦國朝堂之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之後的日子裡,白起領兵四處征戰,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翻看白起的履歷不難發現,他的一生可以說就是一部用鮮血鑄就而成的戰功表。
公元前二百九十四年,在伊闋大敗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
公元前二百七十九年,攻破楚國都城,淹死楚國軍民三十餘萬。
公元前二百七十四年,大破趙魏聯軍於華陽,斬首十三萬。
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攻陷韓國五座城池,斬首五萬。
.........................
看著影片中不斷大勝的白起,影片前的諸位皇帝以及諸多將領都頭皮發麻。
即便他們也見過不少大場面,可面對白起這樣的大肆屠殺,也都是感覺到一股來自靈魂的顫慄。
甚至有人還覺得,白起簡直是毫無人性,將人命視為草芥。
不過類似始皇帝,劉徹,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這樣的千古一帝,他們卻沒有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