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氣運深厚(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以說柴榮的死,對趙匡胤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機。
因為如果柴榮不死,趙匡胤是不可能篡位的。
而且,柴榮死的也太過突然,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安排妥當,再加上極為的柴宗訓年紀又太小,只有七歲。
如此年紀又怎麼可能穩定朝堂局勢呢?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兒皇帝。
看著影片上柴宗訓繼位,宋朝時空,已經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一邊喝酒一邊感嘆道。
“柴榮不死,朕之大宋或許也不會這麼快獎勵。”
事實如此,柴榮在世,趙匡胤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
不過,柴宗訓嘛,那就完全不是對手了,再加上,當時柴宗訓繼位後,朝堂基本落在了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的手上。
一時間朝局混亂,動盪不堪。
而面對這樣的局面,年幼的柴宗訓又根本無力穩定朝局,別說是穩定朝局了,柴宗訓手上基本上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權力。
如此看來,此時的朝局的確給了趙匡胤篡位奪權的機會,但若僅僅只是如此,趙匡胤想要上位,依舊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可趙匡胤也的確是一個氣運非凡之人,面對後周如此動盪局勢,北漢聯合契丹大舉南下。
此訊息傳來,瞬時間讓本就動盪不堪的朝堂越發變得搖搖欲墜。
內部先帝剛死,新帝年幼,再加上矛盾重重,朝臣們忙著爭權奪利。
而外部,大敵來襲,人心惶惶。
內外交困之下,這無異是給了趙匡胤創造了一個最好的機會。
事實也的確如此,面對北漢和契丹的大舉南下。
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迅速商議對策。
以當時的情況,後周和北漢之間,是肯定沒有和談的可能的,所以必須要派人前去抵抗。
可是派誰去呢?
當時,範質腦海中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一個人,此人正是趙匡胤。
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在後周是人盡皆知的一員猛將。
曾跟隨先帝柴榮,三徵南唐,立下了赫赫戰功。
如果是此時有誰適合率軍北上,抵禦契丹北漢聯軍,那趙匡胤無疑是最佳人選。
聽聞範質的提議,王溥,魏仁浦幾人沉思了片刻,隨即也紛紛點頭,算是贊同。
畢竟他們也沒有更好的人選,有了朝堂之上幾位眾臣的首肯,那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至於說皇帝的意見,不好意思,此時的柴宗訓根本就沒有資格。
當即朝堂之上就宣佈了對趙匡胤的認命,這聖旨一下,好了,兵權也落到了趙匡胤的手中。
可以說奪嫡篡位的一切條件,在趙匡胤這裡都集齊了。
朝堂混亂,人心不齊,新帝繼位,內外交困,最重要的是,手上有兵啊,這才是最關鍵的。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