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此,李世民集團成員,和支援李世民的官員,控制了國家的要害部門和職位。

完全掌握了全國的軍政大權。

誰也不知道李淵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將皇位傳給李世民的。

作為大唐皇朝的開國皇帝,作為父親,李淵也許曾有過最後的幻想,在他對兒子進行了妥協後。

已是暮年的他,希望能和李世民,逐漸走入正常的,皇帝與太子,父親與兒子的親情關係。

就像過去九年,他和李建成所一直維持的那樣。

但最後,這種幻想終究還是破滅了。

不管是他自己覺悟的,還是和李世明之間有過某種形式的溝通,李淵終於明白,李世明終究不是李建成。

如果他不想和李世明走到最後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那一步,那麼他只能選擇放手一切,將那最高的位子讓給他。

或許只有如此,才能讓自己這唯一碩果僅存的兒子,徹底安心吧。

李淵的意志力和自制,不僅保全了自己,客觀上也阻止了一個,為奪取皇位,而屠親滅門的慘劇的發生。

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登基還不到兩個月的李世民,下詔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為息王。

皇弟李元吉為海陵君王。

並以皇家葬禮重新安葬。

時隔兩個月,李世民突然下旨冊封自己的兩個親兄弟,這讓很多人感到詫異。

畢竟這件事情對於李世民來說,絕對是一個不願意提起的禁忌。

可此時他卻主動揭開了自己內心的傷疤。

對於李世民心中的想法,或許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

這麼做究竟是為了穩定人心,還是為了平復心中那份無法抹去的內疚,又或是二者皆有呢。

出葬那一天,李世民面對自己兩個親兄弟的棺槨,眼前彷彿又浮想起了那一個血腥的清晨。

已是皇袍加身的他,在這一刻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大哭了一場,在無人的深宮之中,李世民的悲痛,或許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

而身為太子舊臣的魏徵,則上表請求陪送靈車到安葬地,李世民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命令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幕僚屬官,都去送葬。

李世民登基後的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

華夏曆史上,無比輝煌的貞觀之治,正式開啟。

貞觀十六年,公元六百四十二年七月八日,李世民正式下詔,恢復了李建成,皇太子的封號。

而此時,距離玄武門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六年。

誰也不知道時隔十六年,李世民的這道旨意蘊含了怎樣的深意和情感。

是因為親手殺害了自己的親兄弟,而內疚了十六年,還是因為覺得時間已經足夠久遠,就算恢復李建成的皇太子封號也無所謂了?

李世民心中的具體想法旁人不得而知,不過相信即便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六年。

可那一個血腥的清晨,那自己親手射出,並終結了自己親大哥性命的一箭,這都是李世民永生難忘的。

或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已經是大唐皇帝的李世民,依舊能隱約聽見,曾經年少的三個兄弟,在一起喝酒作樂時的笑聲吧。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