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整個事件不僅是顧趙氏和歐陽旭之間的私事,更是牽扯到奸臣蕭相一脈、清流齊牧一脈、以及當朝皇后與官家,朝堂黨爭何其兇險,稍有不慎便會牽連滿門,宋引章一直私下幫助趙盼兒,不願周寂牽扯其中。

所幸趙盼兒到開封府衙狀告歐陽旭不成,選擇破釜沉舟,敲響登聞鼓最終引爆輿論,將所有事情推上風口浪尖。

一時間整個汴京城都在談論皇后示意鼓院殺人滅口,短短兩天,朝堂內外,乃至後宮宮女都在討論此事。

其中不乏蕭欽言幕後推動,想要藉機扳倒齊牧與皇后兩座大山,求得真正權柄天下。

周寂從茶客閒談中大致瞭解事情經過,雖不看好趙盼兒這般魚死網破的行為,卻也沒有主動過問。

他之前幫助宋引章是因為這姑娘懵懵懂懂像個白紙,總是容易相信別人,沒有自己主見。

倘若他不插手,怕是早就像後世‘微薄’‘鬥音’‘小*書’洗腦的小氙女一樣,被身邊的‘好姐妹’帶偏三觀,自命不凡。

而趙盼兒則不同,某些事情她比誰都清楚,比誰都懂得算計風險、盤衡得失,這種信念堅定之人,做出某種選擇的同時也做好了承擔後果的準備。

官家無意聽到宮女閒談,得知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問其究竟,不禁勃然大怒,當即擺駕皇后寢宮,質問她是否確有其事。

皇后也沒想到居然能傳到官家耳中,只得承認。

官家難耐怒火,在皇后面前來回踱步,訓斥道:“胡鬧!簡直胡鬧!你身為皇后,怎可如此敗壞法紀!”

皇后心有不甘道:“是官家當日親口許諾臣妾.....”

“朕只是同意你設法讓趙盼兒暫時撤訴,不是允許你指使鼓院冤殺苦主!”官家打斷皇后,拂袖走到榻旁坐下,痛心疾首道:“聽聽宮外頭百姓們都在傳些什麼!鼓院不公,朝廷不公!”

“官家若覺得臣妾有錯,那就請官家治臣妾的罪吧!”

皇后滿心委屈的跪在地上,抬眸看向官家,自從官家立她為後,朝中清流就一直攻訐她出身微賤,狐媚禍主,眼看著幾次想借夜宴圖致她於死地的罪魁馬上就伏法,她實在不想有別的變故出來打擾。

官家見她又不悔改,一番質問之後,痛心疾首道:“今日就算打死了趙盼兒,歐陽旭的名聲就真能保得住嗎?他日大理寺齊牧之桉開審,百官們就真的會相信歐陽旭所言,認定齊牧是罪有應得,而不是你肆意羅織嗎?外頭的百姓信嗎?我言盡於此,你好自為知!”

撂下一句‘好自為之’,官家一臉失望的拂袖離開。

皇后癱坐地上,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很久很久,等她回過神來的時候,夕陽早已下山,整個寢宮陷入一片昏暗。

...................................................................

“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砰~”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城郊梨園的寧靜,周寂扒開司藤的手臂,轉頭看向外面,月沉西山,天色未亮,夜幕籠罩著凌晨前的最後一刻黑暗。

周寂面露疑色,披上衣服,身影一晃消失原地,剛到門口就看到門房提著燈籠在後面追著宋引章,勸她天黑路滑,走慢一些。

“引章姑娘,出什麼事了?為何這般驚慌?”

周寂瞧見宋引章臉色煞白,額間盡是冷汗,擺手示意門房回耳室休息,從袖中取出一張紙巾遞了過去,“夜晚風寒,先擦一擦吧。”

宋引章心急如焚,人命關天,那還管得了什麼人情不人情,根本顧不得擦汗,拉住周寂衣袖就往外走,“公子,顧副使出事了!能不能求你救救他!”

“出事?出什麼事了?他不是剛從牢房出來嗎?”

宋引章憂心忡忡的解釋道:“陳廉冒死派人傳訊,說顧副使夜闖後宮準備找皇后議和,如今皇城司已被禁衛接管,陳廉自己也被軟禁在府衙當中了!”

議和?

這玩意兒也能議和?怕是拿刀架在皇后脖子上‘議和’的吧?

前面還誇趙盼兒聰明,顧千帆怎麼就犯病了?

周寂無奈扶額,心裡忍不住吐槽。

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