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母女二人坐上公交車抵達明珠廣場的時候,已經是半個小時後了。

這要是剛剛自個兒腿著走,估計她們得呼哧帶喘不說,兩條腿估計也得廢。

明珠廣場之所以起這名字,那是因為它的大廣場中心有一顆人造的‘大明珠’。

在一堆藝術加工過的石雕中間,是一個巨型的會發光的圓球。

白日裡,這顆圓球的外在就跟普通的石頭沒什麼區別。

可到了晚上,這個圓球就會發出瑩亮的光芒來,就像是古時候人們奉為貢品的夜明珠一般,所以才有了這個命名。

朱珠跟她媽李香蘭簡單介紹了這個地標性建築後,就開始一家一家的逛起來了。

鐵皮屋就在明珠廣場四周,一間門面挨著一間門面。

門前有掛著衣裳堆著編織袋包裝的貨物的,也有用木板支起攤子,擺著各類鞋襪的。

一早來逛批發市場買貨的人還不少,朱珠開始只是看著,偶爾也學他們在某間店裡挑挑款式看看貨,聽聽他們怎麼談價格。

“西褲一打42塊,最便宜的了,不講價。”

“花色的那款襯衣,批發要15塊,剛流行起來的,賣的好對很!”

朱珠和李香蘭一起走走看看,幾乎都把挨個門店都逛了一遍,都是看了貨,問了價格卻沒買。

李香蘭也不知道要拿些什麼貨回去賣,一件花色的襯衣拿批發都要十五塊錢,這也太貴了,能賣得動麼?

“珠珠,這市場上的貨看著不便宜呢!”李香蘭小聲對女兒說。

朱珠心裡有數,她剛剛一路走一路看,只問不買,其實也是在思考服裝產品的定位問題。

她們現在起步,就得先定好面向的銷售群體是哪個年齡層次的人。

首先,鎮上目前最具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就是那群有正式崗位,月月都能拿工資的工人們。

這個年齡層次,且敢於給自己置辦衣裳,具有消費能力的,估摸在十八四十歲之間。

這是朱珠的粗略估計,畢竟有的人結婚有家庭有孩子要養的,對自己衣著上的追求,稍微會少一些。

朱珠先拉著李香蘭到了廣場的一角坐下,兩個人喝了點水後,朱珠這才對她媽說起自己的盤算。

“媽,我本來是打算只做女裝的,但我想到鎮上的幾大國營廠,像機械廠和肉聯廠,都是男工比較多。

所以,我想了想,男裝的,也搭配著點試試。”

李香蘭點點頭表示沒意見,“你拿主意就好,媽也不懂!”

“嗯,那就走吧,我已經想好要拿什麼貨了。”

朱珠說著,將剛剛在本子上寫的那頁紙撕了下來,帶著媽媽開始一家家拿貨。

女裝的朱珠打算拿的比例是七,畢竟女裝的花樣款式多一些。

朱珠之前逛門店的時候,已經看好了好幾個款式,這會兒直接帶著李香蘭過去。

這家店的位置,正對著廣場,門面可以說是C位,最大,也最顯眼,估計租金也是這些店鋪裡最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