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張圓的夢想

張圓彭城人,家住戶部山。古時候,彭城民間有“窮北關,富南關,有錢人住在戶部山”之說。

戶部山在彭城城南,原名南山。西楚霸王項羽定都彭城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在山頂建戲馬臺。

後來官府戶部分司遷至南山,於是人們把南山稱為戶部山。

有錢的官僚、紳士、富賈、財主不惜重金在戶部山周圍擇地建宅。當年項羽和虞姬秋風戲馬的地方成了繁華的馬市街。

張圓家住戶部山馬市街附近,年方十七,準備參加秀才考試。還沒有定親。

張圓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娶個像七仙女一樣漂亮的媳婦;二是考上秀才後教書、寫小說,辦一間自己的學館。

閒暇苦悶之餘,他喜歡看愛情故事的書籍。喜歡回味欣賞書中愛情細節的描寫。幻想遇到女扮男裝的同窗。

日有所想夜有所夢。曾經在夢裡遇到了日思夜想的仙女下凡。美麗漂亮的仙女來到家裡。像梁山伯、祝英臺一樣,女扮男裝在一起讀書。醒來後回味無窮,期盼日後夢想成真。

春天風和日麗、陽氣升發、帶著溫暖、帶著花的香味、帶著蒸騰向上的氣息撲面而來,萬物復甦、百花盛開、生機盎然。

古詩曰:春風拂面迎春來,春到人間風光美,滿園花香竟芬芳,春宵一刻值千金。

清明節前後,充滿活力的少男少女紛紛走出家門,成群結隊、爭先恐後去欣賞春天繁花似錦、神奇而美妙的世界。

一天上午,張圓正在家裡讀書。管家聽到大門外有人問:“請問,張公子在家嗎?”

管家看見到來的是鄰居趙員外家的趙公子哥倆,忙大聲向後院喊:“少爺有人找!”

張圓聽後,趕忙答應一聲,放下書本,快步到大門口。

看到來人是發小趙家哥倆。個子高的叫趙乾,是哥哥,時年十七歲,與張圓同歲。個矮的叫趙坤,是弟弟,比哥哥小兩歲。

自小兩家就合得來,整天哥哥長,弟弟短的,經常在一起玩。

看到趙乾、趙坤哥倆到來,張圓喜出望外。打過招呼後,手拉著趙乾、趙坤哥倆到自己的書房。

坐下後,趙乾說明來意:“聽說有人在雲龍山看到了仙女下凡,好多人都去看,來問問張圓去不去?”

趙坤說:“在家悶的慌,一起去雲龍山廟會遊玩,湊湊熱鬧,放鬆放鬆心情!”

張圓眉開眼笑說:“有仙女下凡啊!那得去看看!順便到廟會說玩玩。

張員外說:“趙乾你是老大,帶好他們兩個,到外邊不準惹是生非,不要賭博,要同去同回!”

張圓三人高高興興的出門飛奔而去。

雲龍山在城南方向。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上好多廟宇,規模宏大,僧人眾多,非常靈驗,香客絡繹不絕,常年香火旺盛。自古是遠近聞名的佛教、道教聖地,也是文人墨客的遊覽聖地。

每年的雲龍山廟會,吸引附近方圓百餘里數以萬計的香客、遊客和商販來趕會。

廟會前三天,人們就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正會三天後才散去,廟會非常熱鬧。

雲龍山廟會離城不太遠,張圓三人步行前往。一路上好像出籠的鳥兒一樣歡呼雀躍。跟脫韁的野馬一樣歡蹦歡跳、追逐打鬧。

大約一個時辰就到達雲龍山廟會商販們聚集的地方。

雖然明天才是廟會正日,但是,山下早已經車水馬龍,熙熙攘攘,遊人如織。距離山門尚有一里多路,已經人山人海、水洩不通。

張圓在地攤上買了一個鳥型的小響巴,加上水,吹起來,發出嘟嘟嘟的清脆悅耳的鳥叫聲。

趙乾買了一個老鷹形狀的風箏,趙坤買了一個五顏六色風車,迎著風呼呼的轉。

張圓買了一把寶劍掛在腰間。然後,又買頂遮陽帽戴在頭上。嘟嘟嘟的吹著小響巴,走起路來搖頭擺尾的模樣,還真像個遊蕩四方的能文能武的遊學人一樣。

三人跟隨趕雲龍山廟會的人群,邊看邊走,走走停停。三人隨著擁擠的人流,緩慢的朝山門走去。趙乾說:“張圓你看那邊!”

張圓順著趙乾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是彭城的多寶齋來廟會賣文房四寶的,三個人到跟前看了一會,趙坤買了一個歙(音:舍)硯。

雖然行進緩慢,但是,在熙熙攘攘、身著五顏六色衣服的人流的推動下,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山門。

山門旁邊高大的岩石上刻著“雲龍山聖境”幾個蒼勁有力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