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媽佯怒道:“小鬼頭,就喜歡瞎三話四。你看你太老爺已活了一百出頭了,你也會遺傳長壽血脈的。”

她年齡已不小,足以當李秋芳姑姑,這種語氣,完全超越了主僕關係,是真心把他當子侄輩了。

李秋芳嘆了口氣:“到了金聖就可活一百五十歲了,我太老爺還有四十多年好活呢!”

劉媽就勸慰他:“老爺,你應該為少爺著想,你若活著,這個家就是完整的。“李秋芳點點頭,深有同感。

劉媽再接再厲道:”否則少爺受了委屈也沒人幫他出頭,夫人畢竟是婦道人家,有些事不好強出頭的。“

李秋芳眼睛一紅,他也知道兒子被人欺侮的事。

劉媽耐著性子道:”就像老太爺與老太君這次回來,他們也是因為有父母在,所以會心生掛念。“

李秋芳原先觸景生情,突然悲從中來,哭得不能自已。

經劉媽開導,他心情就開朗多了,將心頭陰霾驅散了。

以前他以為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當他真的病倒了,他突然覺得自已所作所為毫無意義。

如今覺得只是為博一個孝子的名聲,斷送自已的大好前程究竟值不值?

劉媽嘆了口氣道:“有些事,就如潑出去的水,無法挽回。可是當時對你是很有意義的事,哪怕你獻出自已性命也心甘,為何要事後反悔與自怨自艾呢?”

李秋芳倏然醒悟,他慚愧地低下頭。

一個空靈的聲音迴響在他耳邊:“痴兒,古人為何說朝聞道,夕死無憾矣!我們不要患得患失,要勇往直前。生病是你命中的一劫,無法避免。但你為何要否定自已當年所行的孝?你應反思的是你當年為何沒有保護好自已,才能亡羊補牢啊。讓發生在自已身上的悲劇不要重演在兒孫輩身上,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經過太老爺這頓教訓,他思想終於也開通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是死亡的恐懼,讓他變得多愁善感。

但是被太老爺一批評,他覺得自已很自私,他決定要好好活著,來回報關心他的家人。

兩條蒼老的身影在孫子房門中站了半晌,還是互相攙扶著離開了。

他們並非心腸硬,而是彼此不忍心, 見了面免不得要哭一場。

相見爭如不見。

在悽悽細雨中,兩位老人打著傘,互相打攙扶著上了去寺裡的馬車。

此次回來,是聽說父親回來了,必須要見一見。他們知道可能自已會走在父母前面,這是沒辦法的事。

誰叫他們連武聖也未達到呢?所以有些事必須預先作安排。

在一幛青色小樓裡,一位青衫老先生臨窗目送著馬車緩緩駛進細雨裡。

人生的苦難就如這風雨,絡繹不絕。

他的臉上還帶著面具,只是身姿站得筆直,雙手反負在背後,久久不動,如一座石像。

長久,他終於嘆了口氣。有些事,該來的還是會來的,無法避免。

他突然就振衣而起,升到半空時一雙玄青色的翅膀從背後伸出,然後他就倏忽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