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故人的外甥女已長這麼大了,李中田嘆道,“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他定了定神,把目光轉向周道,心態平和的道:

“說說,宛都電視臺為什麼要辦電視報?”

周道有了說話的機會,道:“正如李局所說,宛都地區文化底蘊深厚,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是個人口大區,群眾的文化需求濃郁,宛都電視臺連續三年在中夏省臺新聞播出量第一,獲獎數量第一,因此有創辦電視報的客觀需求。”

李中田點點頭,示意周道繼續說下去。

“另外,我臺為了探索新的用人機制,對於創辦電視報的人選,採取了公開競崗的方式。”

“這麼說,你是優勝者了?”

周道謙遜道,“僥倖獲勝。”

“你之前在電視臺從事什麼工作?”李中田問。

“我是專題部的。”

魏麗麗插話道:“他是我們專題部的組長,《發現楚長城》就是周組長策劃的。”

“哦?”對於這部專題片,李中田是有印象的,因為這幾乎是前階段的一個熱門新聞,當時省考古所老連曾跟他提過一嘴,沒想到現在居然遇到了這部專題片策劃者本尊?

“電視專題片,你做的的確不錯,平心而論,在咱中夏省電視新聞界,稱得上青年才俊了,但的,你要知道,報紙和電視畢竟不是一回事,兩個媒體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你怎麼能證明你能辦好一份報紙?”

周道遲疑了一下,道,“李局,其實我最開初就是從報紙新聞通訊入手進入新聞這一行的。”

李中田畢竟是專家,面前這個年輕人雖然這麼說,但他要的真實業績。

“都發表過什麼作品?”

“這一點倒是很漸愧,我只在省報發表過一篇通訊《買茓記》。”

“你說的是中夏日報喬華搞的那次徵文?”

周道點點頭。

“等等,”李中田開啟一個剪報夾,展開其中一頁,那裡規規整整的貼著一張標題為《買茓記》的剪報。

“小夥子了不起,一出手不但獲得了中夏日報新聞徵文一等獎,而且還獲得了大華國新聞一等獎。好,業務素質過硬!”

周道謙遜道,“謝謝李局誇獎。”

“周道啊,說實話,臨近年終,連續出版物審批這個口的確是收緊了,但透過對你的瞭解,加上宛都的現狀的確需要一張電視節目報,不但需要辦一張電視節目報,還應當辦好一張電視節目報……

畢竟,改革開放的目的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新聞媒體正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堅力量。

所以這個例我就破了,給你特批!”

“謝謝李局!”周道和魏麗麗幾乎同時道。

李中田忽然轉過臉,打量著面前的魏麗麗,面帶微笑的問:

“你叫什麼名字?”

“魏麗麗。”

“麗麗,”李局頓了頓,以一種對待朋友子侄的神色道:

“你舅舅是我尊重的人士,跟我也算是有些交往,你這套書我肯定不能收下。

這樣,周道同志,如果你肯幫忙,以後有機會代我找三月河先生請一套簽字就行了,但要提前申明,購書的費用必須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