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士坐下來,轉向周道,語言不露聲色:

“這麼年輕的組長?了不起!我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還在參加批鬥會呢!”

這話聽起來原本沒啥,但從他的語氣裡,明顯有一絲話外之音。

周道對此並不在意,畢竟,自己這麼年輕,讓人產生誤解是正常的事情,他隨即謙遜道:

“宋博士過獎了,剛剛譚所說的帝丘考古,莫不是發現‘大華第一龍’的那次考古發掘?”

這一句話讓宋博士眼睛一亮:

這個年輕人居然知道“大華第一龍”?

他記得當時這個新聞也只是在《大華考古學》雜誌登載過一期,而且篇幅不大。

一個電視臺的記者,居然有興趣閱讀考古專業雜誌,這讓宋博士刮目相看。

他跟老譚低聲說:“老譚,你介紹的這位宛都電視臺的周組長靠譜,這麼年輕,能對考古行業如此熟悉,難得。

這要是省臺那些個小年輕,估計一問三不知,更不要說了解了。”

譚雲這些天已下定決心,電話回絕了連國順要他在確定楚長城斷代後,重回省考古所的邀請,當他卸下掛礙後,心裡就敞亮多了,所以說起話來就沒有任何顧忌:

“宋博士,你有所不知,這次宛都考古所來雉城考查,我是被這個年輕的周組長牽著牛鼻子來的。”

宋博士皺起眉頭,堂堂中夏省學術霸權譚雲,也會被人牽著鼻子走?還特麼牛鼻子?

這不正常!

好奇心促使他一反常態的發問:“真有這種事?”

因為臨出發前,連所長特意叮囑他,這是宛都考古所譚雲考古生涯的最大發現,要他配合譚雲做好楚長城的發掘工作。

而這位譚雲譚所長卻說,這是周道帶他上路的。

考古發現一般分為被動發現和主動發現。所謂的被動發現就是因為建築、開渠、修建水庫等各類施工發現的古城遺址或古墓葬,比如王子午鼎就是在修建水庫時發現的。

還有一種是農民無意中“咣噹”一聲一鋤頭挖到一個老物件,風格高的農民知道這都是屬於大華國國家的,於是主動跑去通知考古所,考古所順藤摸瓜,進一步發掘,嗯,在中夏省到處都是秦磚漢瓦的土地上,七刨八刨說不定就刨出個國寶來。

而主動發現則是根據文獻記載,選定考古範圍進行考古勘探。這對考古工作者的歷史學識、考古知識等要求很高,一但有重大發現,其含金量更高。

當然那些風格不高的農民或某些所謂的古董愛好者,耍弄分金定位之術,使用自制摸金神器“洛陽鏟”找古物線索,月黑風高夜挖洞探寶,那雖然也是主動發現,但那叫“盜掘”,抓住是要沒收作案工具、非法所得,嚴重的還要判刑的。

……

譚雲看出宋博士的疑慮,便把宛都電視臺規劃《發現楚長城》專題,以及自己如何被周道說動,一起前往雉城探尋石頭城,……跟宋博士說了一遍。

宋博士聽得一愣一愣的,咣啷一聲,思緒炸開,腦門更亮了。

……這傢伙,我這是在宛都遇到了個神人?

他莊重的站起來,握著周道的手,一邊招呼附近桌邊的同伴,介紹道:

“這是宛都電視臺專題部的周組長,我們這次楚長城考古最初的發起者,來來來,我們共同滿上一杯,敬這位周組長一杯!”

省考古所的幾位專家一聽帶頭大哥猛誇眼前的這位年輕人,直接忽略客套環節,紛紛舉起杯:“敬周組長!”

一群人敬一個人喝酒,看似敬酒,其實這類似於打群架,大家圍著一個人猛揍,互相壯膽,個個都貌似英雄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