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前面的路走不通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忽然,他靈光一閃,斟酌了一下措詞,開口道:“張主任對我如此信任,我決不能辜負張主任的信任。在完成臺長佈置的電視購物頻道工作任務的同時,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為下一步的專題策劃做準備。
這一次,我決定做一個文史類的專題,專題題目是:
《宛都楚長城,中國最早的長城》。”
“什麼?”
所有人都沒聽明白,這周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長城不是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嗎?
不是秦始皇出動50萬士卒去修的那個嗎?
雖說這個人數可能造假,也或者不是秦始皇造假,而是劉安瞎忽悠,他那個《淮南子》就跟說書人的指令碼一樣喜歡聳人聽聞,但是……
那個被傳說中的孟姜女哭倒了的長城,啥時候多出了個祖宗……楚長城?
你這義務教育學的是哪本教材?
“周道,我感覺你也沒喝多吧,知道你最近沒有時間做方案,但你也不能因為跟我們組比瞎胡扯啊對不對,什麼楚長城,沒聽說過。”
孫廣勝逮著機會,豈能放過?
眾人也覺得不可思議,大家互看一眼,沒有說話。
他們只是旁觀者,要的是下一步解釋。
他們和孫廣勝目的不同,他們和周道的關係都是“清白”的,沒有被坑的體會。
周道當然不是胡扯的,他其實很早都想過做一個這樣的專題,只是時機不成熟,把這個想法擱置下來了。
這次被孫廣勝一刺激,周道幾乎是應激反應地想到這個預備方案……
因為再過二十年,宛都楚長城將成為一個熱門文化事件。
作為重生者,周道理所當然的想提前用鏡頭揭示宛都轄區楚長城的秘密。
上一世,周道就對宛都楚長城感興趣,但那時他為生計疲於奔命,僅限於網上衝浪式的瞭解一下而已,這一世有了手中的鏡頭和筆,他倒真想提前挖掘一下宛都的楚文化遺存。
周道看了一眼孫廣勝:
“孫老師,我聽說文化人需要文史通讀,不知道你對史有沒有了解。”
孫廣勝聽周道這麼一說,謹慎起來,反問道:“你懂?你說說你懂什麼?”
周道沒理他。
目光看向張凱,道:“《地理志》上曾載,宛都郡,‘……有長城,號曰方城’。
我相信各位若遊過宛都各縣,應當見過不少由石塊築成的人工建築,雖簡單粗暴,但逢山過嶺,蜿蜒數百十里,我懷疑那就是史書記載的楚長城。”
張凱眼睛一亮,“你說的我有印象,但如何認定那就是楚長城呢?”
周道胸有成竹,“既然張主任也見過那些石頭建築遺蹟,那就好辦了,我們請宛都考古專家和我們一起,對這些遺蹟進行考察,全程跟進,這樣錄製的專題更有生活氣息,更真實,觀眾一定喜歡看。
更主要的,如果由我們專題部帶頭揭開這個千古謎團,對我們專題部,甚至對宛都電視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後世大華總檯曾有一個《地理大華國》節目,用的就是這種先設疑點,然而用鏡頭一步步揭示真相的拍攝方式。
拍攝組往往疑點重重,困惑不解時,恰巧“偶遇”個專家,包裡裝個小錘子,敲敲石頭,解釋說這是層屬於白堊季、那層屬於寒武紀……
雖然周道對大華總檯的晚會節目頗有微詞,覺得越來越缺乏創意,但對這個《地理大華國》很感興趣,錯過了播出時間還要抽空回看一遍。
……
聽起來這個思路不錯。
除了孫廣勝,大家都被周道這一番描述吸引。
張凱沉思片刻,“我覺得這事能成,這個專題要調動市文物局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