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酒吧。

包間。

周道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帶微笑,靜靜的聽著一位南方口音的中年男人在講述。

王大魁的老闆錢程則沉默不語,眉頭緊皺,似乎在想著什麼。

王大魁身形高大,此時卻在做著端茶倒水的工作,他的身形與動作形成反差,看起來很有喜感。

周道聽明白了,這個南方客商所要表達的意思有兩個:一他很有本事,二隻有他才能弄來音響。

周道知道,這個時代,像眼前這位能有貨源的客商的確是有本事的,但光有貨源,你得賣出去才行。

“周老闆,”南方客商顧嶽記起王大魁的叮囑,在生意場合不要叫他“週記者”:

“我們這批貨,周老闆有沒有辦法銷售掉?”

錢程也欠起了身,磕了下菸灰,“顧老闆和我是老朋友了,這次來宛都發展,主要是要開啟飛浪音響的銷路,周兄弟有宣傳渠道,可以幫忙出謀劃策。”

出謀劃策?

喝一杯水就出謀劃策,那這個謀劃也就是一杯水的價值?

一杯水的代價是無法撬動銷售機器的。

周道嘴角不自覺的挑了一下,這若擱上一世,前程公司老闆讓他幫忙策劃策劃,還專門筵請他,他肯定會屁顛屁顛的獻計獻策。

而且是免費獻策。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何陽一樣拿點子賣錢。

可經過後世市場經濟洗禮的周道,已然不是當年的少年。

只是意味深長的笑一笑,周道說:“顧老闆,市場的情況你比我瞭解,現在流行歌曲很多,很多家庭都有購買音響的需求,你手裡有貨,就是財神爺啊,往市場上一推,還不是搶購?”

顧嶽並不覺得周道話裡有話,而是繼續吹噓道:“我們公司正是看準了這個市場機會,投產了這款高檔音響。而且,公司對宛都市場非常重視,這次大舉進入宛都,就是為了彌補宛都人民的需求而來。”

跟陌生人說話,都要說成新聞稿的形式?周道無語了。

這連基本的誠意都沒有。

“這麼說,顧老闆已賺得盤滿缽滿了?”周道不冷不暖的道,“既然如此,我今天還有點事,就先告辭了。”

錢程急忙起身拉住周道,“周兄弟莫急,今天是專程請你一起坐坐的,你這一走,我們還不得提前散了?”

周道重新坐下,“我是真有事,要不,我敬大家一圈?”

顧嶽畢竟是生意人,他只是看面前的周道是年輕人,想拿大話唬一唬,沒想到這是個硬茬,不吃這一套。

但反過來說,周道這種反應,根本不像這個年齡段人所應有的樣子,這說明錢老闆看中他是有原因的。

顧嶽走南闖北,最不缺的就是臉皮厚,認定自己判斷後,他一手執酒壺一手端起酒杯,以宛都的酒場規矩,先乾為敬,然後給周道斟酒。

“剛剛出言不當,請周老闆別介意,來,我自罰三杯!”

當然,周道也不是真走,他只不過不喜歡顧嶽吹牛的樣子。

生意場,適度吹一下是可以的,但過度了,就會惹人反感。

拿捏好分寸,既讓對方不小看自己,也恰當的體現自身實力,這才是洽談合作的最好姿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