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之行還算順利,雖然遇到了點小波折。

與前世相比,中夏省的省城規模有限,建築灰土土的,除了火車站早晨賣早點的小攤位紅紅火火,其他地方看起來還是相當中規中矩,市區內要買個早點也相當不容易。

國營食堂需要糧票,周道需要到黑市上拿現金換糧票才能在國營食堂吃早餐。

這時候若是到私營小飯館,沒有糧票倒是可以通融,只是價格要高一些。

雖說報社報銷日常開支,但周道身上借來的錢所剩無幾,不過他不用擔心,只要他儲存著票據,回去之前就可以報銷。

第二天一早,周道在招待所大堂的報夾裡,翻看到了中夏日報新聞大獎賽評獎公告,果然,《買茓記》是一等獎,作者周道。

周道吁了一口氣,忙乎了幾天,終於修成正果。

獎金和稿費加起來,會有1200多吧,在這個普通職工一個月30塊錢工資的時代,相當於別人幹四五個月了。

“嘀鈴鈴……”

房間裡電話響了。

周道拿起電話。

“周先生嗎?有外線打來的電話,請問你要不要接?”

一句先生讓周道心生溫暖,他已經被叫了幾天同志,忽然有一個溫軟的聲音改一種叫法,讓他心裡微微一震。最重要的是,服務員不是直接把電話接進來,而是先徵求旅客的意見。

看來,時代的一切都在悄悄變化中。

這個時候能夠有人打電話給他,那肯定得接。

“麻煩你接進來。”周道相當客氣。

很快,電話接了進來。

一個陌生的聲音。

“你好,請問是周道同志嗎?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張凱,是宛都電視臺專題部的,今天參加一個座談會,是關於中夏杯新聞大獎賽的,無意中聽到一等獎《買茓記》的作者是咱們宛都人,找社裡要到聯絡方式,如果你時間方便,我們見個面聊聊?”

聲音渾厚,中氣十足,給人一種老道可信的感覺。

宛都電視臺?這可是他上一世仰望的地方,民間流傳,宛都八十年代末修建的電視塔,是中南地區最高的,在那裡工作的人,給人一種神秘感。

現在宛都電視臺有人專門聯絡他,這機會可是難得。

周道表達出很樂意的語氣:“謝謝您,我在省城也沒什麼事,隨時都有時間。”

張凱顯然很高興,兩人約了一下時間,中午報社食堂見。

這年頭,幾乎各個單位都有食堂,特別是一些廠礦,職工們基本都在食堂用餐,因為這樣既省錢又吃得豐盛。報社的食堂,比起廠礦來,就精緻多了,偌大一個大堂分列一排排的就餐桌,大堂一側,還有專門的大方桌,供多人點餐點菜。

張凱一眼就認出周道來,向他招手。

當然,以周道對人情事故的見解,自然明白張凱是一個閱歷豐富的厲害人物。

兩個人互相客套一番,張凱少不得又誇周道一番,比如為我們宛都人爭光之類,周道雖然上一世很反感這類語言,但聽起來受用……只要不讓我掏錢,說什麼都成。

很快上來兩個菜,一個蔥爆羊肉,一個拍黃瓜。張凱從拉鍊包裡掏出一瓶臥龍玉液,半斤裝的大肚子白瓷瓶,開啟瓶塞,沉醉的聞了聞道:

“周道兄弟,今天是工作餐,就這半斤,我隨身帶的,咱倆幹掉他,到時候到宛都,老哥再請你不醉不休。”

隨身帶著臥龍玉液,說明這老兄一定是個酒痴,周道笑笑說,“我是一兩醉,先謝謝張領導了。”

“酒桌上只有兄弟,沒有領導。”張凱舉起酒杯笑道。

張凱雖然是文化人,看得出來還有一些江湖味,拿起酒杯就稱兄弟,可見是一個古道熱腸的主。

兩個人推杯換盞,張凱很快臉就紅了,說話也有點哆嗦。

“兄弟,你這種有才華的人,——處女作就能獲獎,我張凱自認閱人無數,還是第一次看到,你看這樣,要是方便,你先到我們專題部幫幫忙,怎麼樣?”

這個時代,有編制才是正經人,張凱大約也不一定有能力拿到編制,說幫幫忙,其實就是臨時工的意思,周道笑笑,說“謝了。”

張凱以為周道推辭,拍拍他的肩說:“兄弟,咱宛都電視臺那可是中夏省有一號的,連續三年三連冠,在省臺播發新聞第一,獲獎新聞第一。

為啥能這樣?因為臺長是個伯樂,咱這裡不拘一格,你只要是個人才,都歡迎。今天老兄邀你到我手下幫忙,過不了多久,你就會有機會進入更高的崗位,到時候說不定反過來老兄還得你拉把呢!”

看來這哥們是認真的?不過酒後之言,聽聽罷了,周道笑道:“張哥不嫌棄,那小弟就惟張哥馬道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