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一上電視,對咱的麻繩廠銷售肯定有幫助,就是資金不夠,找信用社貸款鄉里也會開綠燈的。”

老李頭聽了很激動,點頭嗯嗯啊啊的應著。周道心說,趁熱打鐵,否則下午就趕不上回大周莊了。

農村光線充足,空氣明淨,何景調了調鏡頭,覺得還不錯,他把一大碼成品麻繩當作背景,調好角度,司機小王臨時充當主持人,把話筒遞到老李頭前面。

老李頭很緊張,臉憋得通紅,屁也放不出一個。

周道充當導演,讓老李頭反覆念稿子,記熟了再脫稿說。

圍觀的人發出哧哧的笑聲。

“老李頭說呀!”

“看,老李頭急得尿褲子了!”

“哈哈哈……”

老鄉們這麼圍著,採訪物件根本放不開,周道停下手中的稿子,勸說道:“各位老鄉,大家先讓一讓,先到院外等一等,等我們拍完了再進來,怎麼樣?”

但周道說話太溫和,沒人聽。有人反而笑得更響了。

李大嬸見狀,手裡拿把條帚,趕豬一樣轟人:“聽電視臺的,都先出去,拍完再進來!”

人群開始慢慢往外退,李大嬸覺得太慢,一條帚打在一個後生屁股上,後生哎呀一聲跳著往外跑,其他人從眾,一起湧出了院子。

大嬸閂上門。

“嬸子威武!”周道伸出大拇指。

李大嬸經這一誇,反而有些羞澀,“這些鱉娃子們,就是欠打。”

院裡清靜了,老李頭終於沒那麼緊張了,在李大嬸的鼓勵下,按著周道設定的話素,結結巴巴的開說了。

當然,這些何景沒錄。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像,何景全神貫注的等著採訪物件完全放鬆的那一刻才會按下攝製鍵。

主要是,膠捲太貴了。

周道才不管他那麼多,一邊指揮著老李頭和李存孝如何脫稿介紹致富經驗,一邊摧促老何,快錄!錄完才有農家樂!

鏡頭輪到李存孝的時候,沒想到這傢伙根本不用周道的稿子,而是直接脫稿噴:

“……當我們成為種糧大戶,終於年產量上萬斤後,我們家就把眼光往長遠處看了,這是因為雖然畝產萬斤,但糧食增產受土地的限制。我和我爹就想,大家糧食都增產了,肯定需要更多的麻繩、茓子、麻袋。

我們結合自己的優勢,就辦了這個麻繩廠,但是想法歸想法,這其中經過了很多挫折……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能在致富路上帶頭起步……”

這尼碼一套一套的,周道忽然覺得,這個鄉團高官是個高手,這套話一定是李存孝當選“新長征突擊手”發言時背過的稿子。

這也說明我們初中語文老師牛批,要不然咋教出來周道、李存孝這倆學生都這麼能說呢。

當然,最厲害的還是我周道,是我周道年年上牆報影響了李存孝同學。

最後參觀了李存孝家的麻繩廠。

其實所謂的麻繩廠,就是李存孝家另一個院子,這個院子相對更加寬敞,院子裡擺了並排五六個老式紡繩車,靠屋簷下搭一個敞篷,敞篷下掛著一排經簿子,這是一種老式紡麻線工具,可以用來紡出細麻線。

而院子裡紡繩車,則可以把細麻線合成加工成麻繩成品。

這種露天的老式紡繩車,指定在下雨天就得停工。

生產力還相當低下呀。

老李頭家這麼忙乎一個季節,可能還沒有自己去倒賣液化氣一天掙得多吧。

但李存孝同學的口才不錯,這是個新發現,可以培養,未來可期嘛!

拍完“車間”,走出麻繩廠,李大嬸在廚房裡做的農家炸雞的香味就飄了出來。

周道忽然想起自己下鄉時買的包還在車上,喊小王開啟車門,拿出點心糖果,二妞眼都直了,抓在手裡,三兩下把嘴巴塞得鼓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