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新鄰居,一起喝一盅(第1/3頁)
章節報錯
周道第一天上班,對出現這一局面早有心理準備。
以自己新聞素人的身份,被人質疑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透過快速熟悉工作,對往期專題報道的播看,周道對專題部的工作也明白了個大概。
老實說,專題部的工作做得並不差,選取的很多切入點也算是熱點,但節目的組織和文字策劃顯然是短板,這就相當於一篇不錯的文章構思,但缺少巧妙的語言表達和構思,這也是專題部很多次都與獎項擦肩而過的原因。
按理說孫廣勝中文專業畢業的,對組織文字解說應當可以,但看他做的方案卻相當八股,缺乏靈氣和穿透力。
雖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思想把握總是差那麼點火候。
有時候,獲獎作品可能僅比平庸作品強那麼一點點,而這一點點恰恰是優秀作品和平庸作品相隔的最大鴻溝。
專題部的人員構成他也大值瞭解了:張凱是讀哲學專業的,但他是電視臺的老人,專題部由他組建,也是因為他的資格老的原因。
廖中群是由基層通訊員上來的,他最初只是在中學教書,但因為愛好新聞,總喜歡寫一些豆腐塊文章,偶爾能在宛都報的報縫發表的,也不過是一些“腳氣該如何預防”之類的生活小常識。
發這類東西要看編輯心情,因為這些資料可以在書上抄。但如果編輯懶得翻書,湊巧看到這篇投稿,用漿糊一貼訂上稿籤,也可能就發表了。
全靠運氣。
他所以能到專題部,並不是因為他的豆腐塊發的足夠多,完全是因為這個部門剛剛組建,缺人。
缺人也不該是選他,但恰恰副臺長是他小學同學。
這肯定算是走後門的。
據說他的關係還沒有轉過來,但如果他慢慢熬成老人,轉入體制內是遲早的事。
攝像是臺裡派過來的,叫何景。他的話不多,大家也都忽略了他的名字,或叫攝像,或呼老何。
魏麗麗的來頭較神秘,部裡除了周凱其他人都不知道她的來歷。
因為她性格偏冷,上下班獨來獨往,再加上是專題部裡唯一的女性,各位男同胞工作之餘當花瓶欣賞,養眼,倒也樂在其中。
工作和同事都熟悉了,張凱當天就給周道佈置了工作,要他儘快拿出一個選題方案。
到了下班時間,電視臺的俊男靚女們紛紛從各個辦公室走出來,車棚裡立馬熱鬧起來。
憑車牌進入車棚,找到車子,開鎖,然後在門口把兩個同號的車牌交給老阿姨,然後一躍翩然上車,疾駛而去。
周道新買的三槍牌二八大槓相當顯眼,開了車鎖把兩個貼有“6”字的號牌交給老阿姨,習慣性的叫一聲:“馬阿姨好!”
老阿姨顯然很高興,不是每個在車棚停車的人都叫他馬阿姨。
“小周啊,第一天工作還習慣嗎?”
老阿姨很熱心。
“蠻好的,謝謝馬阿姨關心!”周道的思想完全進入十七歲的狀態,嘴巴超甜。
“小周啊,你這麼年輕就能來咱電視臺上班,了不起啊。對了小周,你還沒物件吧,要不馬阿姨幫你介紹一個?”
拉著他的手沒鬆開,周道想抽回還遇到了點阻力。
“阿姨我還沒到婚齡,還早呢。”
“提前準備嘛,早點準備才能找到條件好的姑娘嘛。”
周道正想說“好的阿姨那我先回去”,怕這樣被誤解成答應了介紹物件明天又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