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黎苗寨氣候溼潤,山中又蚊蟲居多,苗人的飲食喜辣喜酸。

姚婆婆的父親深知他們的喜好,又將揹簍中採摘的野生花椒、野生小辣椒和一種味道又酸又辣的樹根,用石頭細細碾碎。放在一個喝水的碗裡,加上半碗雞湯,做成了一個味道很是鮮美、辛辣、酸爽、讓人食慾大增的蘸料。

一同進山打獵的男人們,蘸著這份特殊的料汁,吃著他做的美味雞肉飯,對他的廚藝佩服的五體投地,驚呼他是食神轉世。

無奈大家帶的餈粑、一隻山雞的數量有限,眾人還沒吃得過癮,罐中的食物就已經見底。剩下的野味山貨,還要留給寨子裡的人,拿到鎮子上換錢換鹽巴,不能全讓他們大快朵頤。

看著大家還都很餓的樣子,姚婆婆的父親便把目光,盯上了那一汪深潭。

剛剛在打水的時候,他就發現深潭裡有很多的鯉魚,而且那些魚又肥又大,一點不沒有躲人的意思。想來是這裡人跡罕至,潭水上游必定是有一些水稻田,這些魚應該是漲水的時候,從水稻田竄了下來。

因為苗寨附近的人,會利用稻田水面來養魚,當地人叫這個是稻田養魚。

也就是,在水稻田裡放養鯉魚,讓鯉魚吃掉稻田裡的各種水生動物和浮游生物。特別是,讓鯉魚吃稻田裡的一些有害物,比如蝸牛、福壽螺和各種為害水稻的害蟲。

如此一來,既可以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用魚的遊動翻動泥土,用它的排洩糞肥增加肥料,讓水稻更好的生長。而且,還能使鯉魚生長快速,體型肥大,口感鮮美。

京城周圍水稻很少,水稻田裡的活鯉魚,更是少見。

姚婆婆的父親最喜好美食,曾重金買過這樣的活鯉魚,用它做出來的醃魚,屬於京城一絕。凡是有人吃過他做的這道菜,沒有一個不連聲稱讚,說它好吃異常。

如今,他在深潭裡,發現大量的活鯉魚,很是驚喜。

翻看大家背的揹簍後,還發現了半小包鹽巴,便心中一動,打算給眾人再做一道特製醃魚。

因為在他看來,講究的醃魚食材,一定要用稻田鯉魚。

通常他做的醃魚,是先選用鮮嫩的鯉魚,塗抹一層薄薄的菜籽油,放置備用。

接著按照特定的比例,將各種所需調料進行調配。用一層細鹽,仔細塗抹魚肉,再用特製的米酒和料汁塗抹一遍,然後將魚和料汁,封在一個特別的醃缸內,醃製數月。

隨著時間越久,醃缸內的鯉魚便會越上味,魚身也會越發鮮豔,吃起來色香味俱全。

不過,困在深潭邊,自然沒有那麼多時間,慢慢去做一條魚。

他先從眾人裡,選了幾名經驗豐富的獵手,指揮大家從深潭裡,捕撈起六條最肥最大的鯉魚。然後,讓大家給鯉魚開膛破腹,洗鱗去鰓收拾乾淨。

接著,他拿出鹽巴,少量多次地將六條魚仔細塗抹了一遍。接著,他又採來附近很多的大葉子野草,用它將抹了鹽巴的鯉魚,仔細包裹了起來。

姚婆婆的父親,在跟姚苗醫朝夕相處的這些天裡,學了不少分辨植物和藥材的知識。他認得這種大葉子的野草,葉汁豐富且味道甘甜,食之能解毒化溼。

然後,他又用潭水和乾淨的泥,和出來一團泥糊,均勻地包裹住每條鯉魚。

這時候,他還叫人支起一個烤魚架,將那六條魚均勻鋪上上面翻烤。不一會兒,魚香味合著野草的甘甜,飄散到空氣裡,眾人吃的很是高興。

僅僅是簡單的兩道菜,卻徹底收服了去打獵的男人們的心,苗人們開始親切地喊他兄弟。

就在眾人熬到天亮,等到寨子裡的人,拿來繩索搭救他們的時候。從深潭的水裡,突然冒出一條巨蟒,直奔他們的烤魚架而來。

就在眾人驚慌失措,四散逃命的時候,誰也沒想到,槍法最差的姚婆婆父親,卻在第一時間拎著一把破鐮刀,衝了上去。

他揮舞著自己的鐮刀,瘋了般去砍那條大的驚人的巨蟒,以此掩護寨子裡的其他男人。眾人跟巨蟒搏鬥不敵,眼見他要被巨蟒吃掉,忽然就聽到姚苗醫的聲音響起。

頓時,神奇的一幕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