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太上皇當時年輕。

還是那句話,年輕意味著氣盛,年輕有才意味著桀驁,年輕有天賦意味著他覺得自己有無限可能,即便把這道門關上了,他覺得自己也可以靠才能,靠修煉一步一步登天。

叩開那道仙門。

顧清歡怕陸白不知道兩者的區別,特意比較道:“歷代皇帝飛昇,多在半仙境,在飛昇時,不經天火雷劫,而且有仙人親自開門迎接,榮寵無比,華貴無比。而普通修行者,因為沒有門路,他們都是靠自身修行,提升境界,等境界到了,度過天火雷劫,避免形神俱滅後,才會自然而然的的飛昇,登上天門,叩門而入。”

太上皇年輕氣盛,他認為這些修行者可以做到,他也可以做到。

歷代皇帝沒有做到,他要做到了,那就是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壯舉,堪稱千古一帝!

因此在大禮議時,太上皇根本沒把大臣的這層勸諫放在心上。

陸白點下頭。

在這方面,他倒是挺理解太上皇的。

前世他年輕時,也覺得自己絕非凡人,註定要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即便才華被別人壓過了,他也覺得透過後面的用功和努力,自己會超越對方,這種年少輕狂,一直到他拖延到了中年,方認識到他就是個普通人。

所以說,拖延症要不得,努力的決心要在努力之後,而不應在努力之前。

“其實還有別的原因吧。”陸白道。

百官們這麼操心皇家的事兒,甚至不惜付出生命,肯定不是單純的為大德皇帝認個兒子。

顧清歡不說,反而問道:“你覺得會是什麼原因?”

陸白想了想。

皇權,世家,修行門派。

修行門派動不得,皇權當時又衰落,這時候正是夾縫中生存的世家掙扎的大好時機,所以世家和百官們在大禮議中站在皇帝對立面,是在殺皇帝威風,為他們爭取一些權利。

這權利不一定要凌駕於皇權之上,但至少掣肘皇權,讓皇帝不會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對他們想打就打,想殺就殺。

顧清歡欣慰的點下頭,“正是這個理兒。”

而這個掣肘,就是這個禮字。

禮由聖賢書而來,向來是百官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行為準則,皇帝用這些要求臣子,要臣子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但對於皇帝,卻是無人約束的。

大臣們的大禮議,就是想讓皇帝也到這個框架中來,讓禮約束皇帝。

“當皇帝也守禮的時候,百官們就不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整日揣測聖意了,他們可以全身心的為身後的主子撈銀子,撈天材地寶,然後在為自己家族謀些福利了。”顧清歡說。

“這——有點兒意思。”陸白倒沒想到這麼深。

這有點兒像君主立憲制了,憲就相當於這個禮,只是這群臣子們儘想用些勸諫的方式來實現,未免有點兒太天真了,畢竟這次成功了,皇帝下次還是想殺他們就殺。

虛無縹緲的禮,還得有執行的工具才成。

修真門派來搞這活兒倒是可以。

然而,因為缺少背後修真門派強有力的支援,在這場大禮議中,最終百官們中一百多人下昭獄,一百多人打了板子,打死了二三十人後,以皇帝的勝利而告終。

後來的幾次鬥爭,都是這個大禮議的後續。

譬如水果販子的案子,皇帝秋後算賬,把顧清歡的爺爺打死了。而顧清歡在湖上提到的宮變,則是一群宮女試圖想下藥弄死皇帝,相傳是呂妃為了給父親報仇而暗中籌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