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

迪米特洛夫正在拍球——

他記得第一盤的第一個盤點嗎?

當然記得。

對頂尖球員來說,分析比賽、解構比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全場比賽,大腦都必須運轉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難解難分的關鍵分數選擇正確戰術,最後尋找到通往勝利的破局關鍵鑰匙。

迪米特洛夫,自然也不例外。

那麼,他應該回避外角嗎?還是反其道而行地重複外角?球場對面,高文對於這一分又是如何佈局?

博弈與算計、對抗與反擊,這就是網球的魅力。

在這一刻,迪米特洛夫和高文的對抗在擊球前就已經早早展開。

然後。

外角!

迪米特洛夫大膽而冒險地再次選擇外角,但這裡,整個旋轉和落點都更加註意,他選擇了大力平擊發球。

而且,一發進區,時速124英里(200公里)。

儘管沒有追求極致角度,外角沒有完全撕扯開來,但力量和速度非常出色,在緊要關頭找到了一發。

發球出色,也就意味著這一分已經成功了一半,但迪米特洛夫沒有掉以輕心,注意力完全鎖定高文。

卻見,高文左腿一蹬,身體就已經騰空而起,第一時間朝著反手移動——

高文沒有提前預判提前移動,在如此焦灼又如此接近的局面裡,接發球一方完全被動,他需要避免急躁避免冒失避免衝動,不能期待著瞎貓撞到死耗子的運氣,必須保持冷靜與專注,保證反應的靈敏。

所以,高文沒有預判,而是全神貫注地注視著迪米特洛夫的發球動作。

就在拍面觸碰網球的剎那,高文捕捉到細節做出外角的判斷,身體條件反射的啟動也就瞪了出去。

一蹬,一衝。

身體,已經直接撲了出去。

這一球,和第一盤的第一個盤點已經截然不同,一方面是高文沒有提前移動,一方面則是迪米特洛夫選擇平擊發球的細節,儘管角度沒有完全撕扯開來,但速度和力量的衝擊卻和那一記二發完圈不同。

這,就是全新的一分。

高文能夠明顯察覺到撲面而來的擠壓和衝撞。

“呃。”

高文,悶哼一聲,腳步拒絕後撤,雙腳牢牢踏住地面,快速揮拍的雙手別在身側悶悶地往前一頂。

下一秒,反作用力就已經推送著網球竄了回去。

高文沒有來得及完成收拍,更不要說細節控制了,眼睜睜看著網球劃出一道飽滿弧線飛向迪米特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