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6:0”、“6:2”。

在邁阿密,高文輕鬆橫掃小茲維列夫,晉級下一輪,並且一路保持強勢,最後登頂奪冠,成為有史以來贏得陽光雙冠最年輕的球員。

轉眼,四個月過去了,經歷紅土賽季、草地賽季以及北美夏天硬地賽季,兩位年輕球員又再次碰面——

高文、小茲維列夫、丘裡奇,這就是目前ATP世界排名前一百里僅有三位1995年以後出生的球員,現在其中兩位就即將在美網首輪碰面,人們怎麼可能不矚目、怎麼可能不關心呢?

更重要的是,在年輕球員身上,比起實力和表現來說,成長與蛻變才是關鍵,上次碰面和這次碰面之間往往就可能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每次交鋒也就將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期待值自然就高高抬起。

高文的持續成長,無需贅言;而小茲維列夫也同樣在快速成長,將自己的天賦全部轉化為賽場實力。

草地賽季是關鍵。

小茲維列夫在哈雷和諾丁漢都分別取得了正賽勝利,並且職業生涯首次依靠世界排名進入大滿貫正賽,踏上溫布林登賽場;而且還贏了一場比賽晉級第二輪,一時之間再次引發德國媒體的狂熱追捧。

而後,在巴斯塔德闖入四強、在華盛頓闖入八強,以連續強勢表現拉開北美夏天硬地賽季的序幕,就連小茲維列夫和自己的團隊也沒有想到,進入夏天之後,他的表現如此出色,以至於打亂了計劃。

考慮到大滿貫賽事,也考慮到體能安排,小茲維列夫放棄羅傑斯杯,辛辛那提則從資格賽開始打起。

經驗的欠缺依舊是明顯短板,小茲維列夫沒有能夠找到狀態,儘管在辛辛那提透過資格賽考驗進入正賽,但止步首輪,輸給了年長自己一歲的丘裡奇,持續上升的勢頭被打斷,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訓。

沒有休息沒有調整,小茲維列夫馬不停蹄地抵達紐約,透過資格賽的考驗,以三輪比賽不失一盤的表現晉級正賽,連續第二個大滿貫踏上正賽舞臺,自然而然,媒體的期待與矚目也就紛紛洶湧而至。

從過去兩個月來看,撇開體能分配的經驗欠缺不說,小茲維列夫已經具備和世界排名前五十前三十正面對抗的能力,進入快速成長快速提升的階段,他的衝擊力和爆發力,確實具備頂尖高手的水平。

然後——

就有了眼前的籤表。

小茲維列夫即將再次挑戰高文,而且和邁阿密一樣都是快速硬地,那麼這次,事情是否會不一樣呢?

在聿嘉他們看來,對陣年輕球員是有利有弊的,因為他們不可捉摸,也因為他們無法掌控自己的潛力與能量,如果高文能夠掌控局面,那就好像此前對陣“95後”球員一樣信手拈來,但如果不能的話?

以小茲維列夫的成長速度和現有實力來看,也不是一塊容易啃的骨頭。

種種場景不由令人產生聯想,小茲維列夫就好像去年的高文一樣,因為籍籍無名也因為年輕氣盛,最後就成為一個“X因素”,一切都是未知的。

而且,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必然又開始煽風點火,這些場外因素的干擾,也沒有人能夠確定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不,媒體第一時間就開始起鬨了,轟轟烈烈的喧鬧宛若狂歡節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