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網輸給德約科維奇,溫網輸給高文——

穆雷需要重新證明自己。

儘管此次在羅傑斯杯無緣復仇高文,但穆雷的目標已經鎖定德約科維奇。

在穆雷的復甦覺醒道路上,德約科維奇就是他的苦主。

七連敗。

那簡直就是一個漫長而可怕的噩夢,慘慘慘,慘絕人寰。

兩位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風格相似、打法相似、能力相似,但偏偏,德約科維奇似乎就強了一點,那麼一點點,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然後兩個人在職業網壇的位置也就發生微妙變化,造化弄人。

溫布林登結束後,穆雷也同樣修整了一個月,但他的狀態調整比德約科維奇出色。

事實上,穆雷職業生涯的重要突破,幾乎全部都與北美夏天硬地賽季息息相關——

2006年,職業生涯首次晉級大師賽四強,就是在多倫多。

2008年,職業生涯首座大師賽冠軍獎盃,則在辛辛那提。

2012年,職業生涯首次大滿貫冠軍,來自紐約法拉盛。

資料,不會說謊。

再次踏上北美硬地賽場,穆雷也同樣期待今年能夠取得突破,事實上,他的上一座大師賽冠軍獎盃已經要追溯到2013年。

那一年, 在邁阿密,他決賽挽救賽點選敗費雷爾登頂,同時也是他職業生涯第一次挽救賽點贏得冠軍的表現;此後首次在溫布林登奪冠,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卻在接下來進入漫長的傷病困擾時期。

可想而知,這場決賽,對德約科維奇和穆雷來說都是一樣重要,他們都有自己的目標,也有自己的戰略。

沒有費德勒,沒有納達爾,也沒有高文和瓦林卡——

順帶一提,瓦林卡在第三輪對陣克耶高斯的比賽裡,也同樣遭遇傷病,決勝盤裡幾乎無法繼續堅持,“0:4”的被動情況下,無奈選擇退賽;但和高文不同,瓦林卡沒有那麼多壓力,也就沒有引發爭議。

但是,決賽依舊精彩。

“四巨頭”之所為是巨頭,就是因為風起雲湧之中,他們依舊能夠保持堅挺,技高一籌地抵擋住衝擊。

這次,則是德約科維奇和穆雷。

賽前,專業人士普遍看來德約科維奇,儘管狀態不佳,但決賽終究不一樣,德約科維奇必然會提升狀態,再加上兩位球員之間的熟悉,德約科維奇更擅長應對穆雷,所以,勝率還是站在德約科維奇這邊。

然而。

穆雷有不同意見。

“6:4”、“4:6”、“6:3”。

穆雷苦戰三盤擊敗德約科維奇,不僅結束對陣好友的漫長七連敗,而且時隔兩年再次登頂大師賽冠軍,從紅土到草地再到北美硬地,出色狀態一步一個腳印地節節攀升,最後終於迎來破繭成蝶的時刻。

轟!轟轟轟!

剎那間,再也沒有人記得高文的事情,所有視線焦點全部朝著穆雷洶湧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