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道理非常簡單——

如果討厭一個人,那麼他的一切都是錯誤的,甚至就連呼吸都是一種罪過。

反之亦然,如果喜歡一個人,那麼他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即使做錯事也能夠找到無數借口。

愛與憎,如此分明又如此強烈,全部源自於內心的一把火焰,熊熊燃燒,蠻不講理地摧毀所有一切。

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反對者們憎恨者們,好不容易終於逮住一次機會,自然不能放過,平時他們就看著高文不斷贏球不斷奪冠不斷包圍在熙熙攘攘的歡呼與掌聲之中,現在終於輪到他們展開反擊。

羅蘭加洛斯和溫布林登連續止步四強,這就是目前為止聚焦在高文身上的最大“黑點”,即使仇恨者們罵街起來也有些嘴軟,意興闌珊,但這次則不同,他們終於找到讓仇恨滋生髮酵引爆的最佳土壤。

沒有人願意錯過。

於是——

聲浪,浩浩蕩蕩地鋪陳開來。

儘管高文的球迷們努力發出聲音,但這已經徹底淪為黑粉們的遊樂場,整個社交網路被黑粉強勢攻佔,隨處可見都是質疑高文詐傷攻擊高文缺少競技體育精神的評論,蠻不講理的粗暴強勢血洗網路。

人均職業球員,人均運動傷病專家,信誓旦旦、言之鑿鑿地斷言高文詐傷,那場面也堪稱一幕經典。

“高文騙子”的話題標籤甚至一度衝入熱搜榜,當仁不讓地佔據前十名的冠軍位置。

熱度,爆表。

其中,如果不是詐傷就肯定是禁藥的推導,更是喧囂不已,這似乎成為高文黑粉們的一場狂歡派對。

一旦“禁藥”理論成立,那麼高文至今為止取得的成績,就將全部進入攻擊範圍,質疑就再也停不下來。

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群起圍攻,爆發出難以置信的聲勢。

場面,有些失控。

一片混亂之中,特松加的言論早就已經被遺忘,甚至就連“傷病”本身都不再重要,而後又滋生出大量仇恨言論。

什麼“傷病還是不夠重”、什麼“就應該直接斷腿”、什麼“最好趁著這次機會退役”吧啦吧啦的惡毒言論也不絕於耳,在網路的環境裡,所有情緒全部被放大被增幅,不知不覺就扭曲為自己都不認識的模樣。

那些憎恨,面目猙獰。

可是,又有誰在意隱藏在網路賬號背後的真實臉孔呢?

同樣,也沒有人在意高文和特松加的真正狀態,他們都淪為背景,不是為特松加鳴不平,也不是為競技精神申訴,甚至不僅僅是攻擊高文,最後演變為一種情緒宣洩,將自己生活裡的不滿全部傾倒。

可嘆,也可悲。

然而,此時此刻,高文全然沒有察覺社交網路的風浪——

即使察覺了,沒有功夫回應,也不準備回應。

作為前任記者,高文清楚地知道網路就是一團泡沫,如同海市蜃樓一般,那些讚揚也好那些咒罵也罷,全部都是隱藏在殭屍資料背後的一片恢弘景象,微風一吹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不具備任何重量。

一個人,就可以在社交網路上製造出一支軍隊,那些點贊、轉發、評論的背後,根本沒有多少真實。

沒有必要在意。

更何況,他現在也沒有時間在意,因為他已經抵達醫院,準備進行全面掃描檢查。

這,才是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