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完全處於亢奮狀態,多巴胺和腎上腺素雙重井噴,全然感受不到疲倦,但現在慢慢有些感覺了。

所以,吉隆需要調動自己,引爆全部能量——

他沒有保留的餘地,必須全力以赴才能夠拼搏出一線生機。

他,不想留下遺憾。

下一個發球,應該如何處理?

深深呼吸一口氣,吉隆就已經轉身回到底線。

一區。

外角。

儘管時速不快,也就185公里左右,但落點控制非常出色,壓在發球區外側邊線,輕盈地躥了出去。

高文,一個大跨步,身體完全舒展開來,緊接著就意識到不夠,腳步交叉換步之間重心就有些不穩。

大鵬展翅!

正手越過單打邊線持續延伸,幾乎已經沒有揮拍空間,於是就在肩膀斜上方的位置輕輕一個切削。

一砍,一切。

極度被動局面下的接發球,勉強用正手切削完成擊球,自然也就沒有控制和佈局可言。

正如吉隆所料,只要專注自己,就能夠牢牢掌握主動——

小碎步,連續小碎步調整。

吉隆非常專注,不斷調整腳步,尋找合適的擊球點,等待網球沿著斜線回到自己正手位,他已經完成調整,面對高文的下旋切球,在膝蓋位置完成擊球,正手一個提拉進攻,拉出弧圈橫穿整個球場。

砰!

吉隆的進攻,缺少一些爆發力,但整個銜接的節奏以及依靠拍頭提升的速度,依舊非常具有衝擊力。

浩浩蕩蕩,轟轟烈烈,網球朝著高文的正手位重新飛了回去。

原因,非常簡單。

吉隆注意到高文的移動,完成接發球後,第一時間回位,準備防守,腳步快速踩著小碎步朝左側移動。

於是,吉隆選擇回頭球,重複落點。

儘管這樣的擊球線路在吉隆的比賽裡,還是相對缺少一些,他更多習慣套路擊球,但偶爾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反套路;不過,即使是反套路,其實也同樣是一種套路,因為吉隆的反套路也有自己的習慣。

高文,腳步一頓,身體重心輕輕一晃,就已經朝著正手位移動——

這就是高文所說的“反套路的套路”,這些擊球的排列組合,哪怕是一種反套路,吉隆也有自己的模版。

高文全然不意外吉隆在如此局面如此情況選擇回頭球,做好心理準備,於是,移動也就多了些許從容。

一踏,一蹬,順著離心力的慣性拉扯,將身體重新拉回來,正手就已經順著移動方向完成引拍揮拍。

一個主動迎前,在身體和腳步沒有刻意上步的情況下,上半身和小臂的揮拍推送稍稍往前迎了些許,搶了一個節奏,借力打力,手腕輕輕一甩,網球就已經重新飛回去。

線路,稍稍有些改變,斜線依舊是斜線,但沒有撕扯開角度,而是往回拉了拉,朝著球場中路方向靠攏,回到場地中央。

對於吉隆來說,選擇反手接球還是持續移動切換到正手繼續擊球,這就是一個選擇。

吉隆的腳步移動非常迅速,根本沒有猶豫,直接就切換到正手位,早早引拍,就準備發動下一拍進攻。

引拍,推送——

但是,球拍才剛剛轉過身體的時候就意識到怪異。

等等,怎麼回事?

高文的回球,為什麼不走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