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在最後兩場無關晉級的單打比賽裡,華夏一勝一負。

印度依靠年輕氣盛的班布里擊敗柏衍拿下挽回顏面的一分,但終究無濟於事,眼睜睜目送著華夏在自己主場橫掃晉級下一輪,贏得世界組附加賽的資格。

當戴維斯盃週末再次落下帷幕的時候,瀰漫硝煙依舊沒有完全消散,因為這也意味著一年一度男子網球最高團體賽將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兵分兩路。

一部分,世界組。

英國,澳大利亞,阿根廷,比利時。

四強出爐。

這四支隊伍將為今年戴維斯盃冠軍展開爭奪,半決賽是九月、決賽則是十一月,冠軍爭奪戰已經開始倒計時。

一部分,世界組附加賽。

此前世界組第一輪賽事輸球的八支隊伍,這次區域賽事最後勝出的八支隊伍,他們將抽籤進行捉對廝殺:

勝者,明年進入世界組,爭奪冠軍;敗者,重新回到區域組,明年捲土重來。

今年世界組第一輪輸球的隊伍分別是捷克、瑞士、義大利、美國、日本、德國、克羅埃西亞和斯洛伐克。

而區域賽事脫穎而出的隊伍則分別是巴西、哥倫比亞、多米尼克、華夏、荷蘭、波蘭、俄羅斯和烏茲別克。

至於對陣?

抽籤決定。

這也是戴維斯盃的一大特色,種子排名、對陣對手、主客場安排等等,全部透過抽籤決定。

運氣,扮演重要角色。

正是因為如此,世界組附加賽經常出現匪夷所思的對陣,要麼就是火星撞地球的碰撞,要麼就是撿漏輕鬆獲勝的僥倖,類似的情況出現不止一次兩次,甚至已經成為戴維斯盃世界組附加賽的一大看點。

也許有人說,這不公平;但事實並非如此。

考慮到戴維斯盃的參賽陣容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橫跨整個賽季的賽程制度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球員的傷病、日程安排、突發狀況等等都是無法預測的未知因素,並不是所有頂尖球員都會參加每次戴維斯賽事的。

那麼,這樣的運氣,這樣的意外,往往就能夠帶來一些新鮮感。

比如——

因為飽受傷病困擾,納達爾並沒有出現在今年西班牙戴維斯盃的陣容裡,過去數年時間裡始終是爭冠種子選手的西班牙就遭遇正面打擊,繼去年掉出世界組之後,今年又在區域組的比賽裡止步最後一輪。

“2:3”。

西班牙以微弱劣勢輸給俄羅斯,沒有能夠晉級世界組附加賽;而以盧布列夫、卡恰諾夫等等“95後”新星為主力陣容的俄羅斯則爆冷晉級,帶來驚喜。

於是。

當世界組附加賽準備抽籤的時候,引發廣泛討論,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華夏,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地,戴維斯盃有史以來第一次得到重視,社交網路浩浩蕩蕩地展開報道。

一直以來,戴維斯盃在網球世界裡的待遇就平平,遠遠無法和世界盃、歐洲冠軍聯賽等等頂級賽事在自己專案裡的待遇相提並論,網球歸根結底還是一項個人運動,團體冠軍的份量與意義都有限。

更何況是華夏呢?

要知道,就連一名世界排名躋身前一百的球員都看不到的過往裡,團體賽就更是鏡中花水中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