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的腳步,正在歸位,並不是補防反手,而是重新回到場內,為下一拍做準備,卻沒有想到費德勒繼續撕開對角線,將球場空間利用到極致,迫使高文二次啟動,腳步直接就已經衝向雙打區域。

而且,高文應該如何回球?

繼續撕扯角度嗎?那下一拍,兩位球員可能就越來越靠近球網,幾乎站在平行位置繼續擊打斜線。

打破僵局改變線路嗎?因為縱向空間嚴重縮短,稍稍不注意可能就出界,太過小心則沒有威脅羊入虎口地給予費德勒進攻機會。

難!

難於登天!

但電光火石之間,也不見高文思考或者遲疑,靈光一閃,在腳步到位前,正手就已經提前伸了出去。

一切一削。

腳步可能來不及到位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透過切削打破節奏——

站在費德勒面前交手四盤比賽,高文在學習也在成長,從費德勒身上學習到的東西當場就投入使用。

而且還是在賽點上。

但這就是高文,足夠大膽足夠果敢也足夠聰明,另外,足夠瘋狂。

正手切削,將速度、力量、角度以及節奏等等全部打亂,最後落入高文的掌控,以切削來控制線路。

最最重要的,則是落點。

因為高文切削了一拍直線。

直線!

在全場錯愕與驚呼的洶湧裡,就可以看到網球從主裁判椅子下方穿越而過,短暫地消失在球網和椅子之間的空間裡,繞過球柱,最後又神秘莫測地出現在費德勒一側球場的左側區域,徑直衝向底線大三角。

匪夷所思!

妙不可言!

前腳,費德勒將球場的橫向空間利用到極致。

後腳,高文就將球場的縱向空間一拍打通。

並且,透過切削來控制深度、長度以及拋物線軌跡,最後伴隨著下旋,這一拍擊球簡直是妙到毫巔。

中央球場,鴉雀無聲,沒有人能夠發出一點聲音,接二連三的精彩擊球讓大腦當機,甚至忘記呼吸。

下一秒——

費德勒,全速朝著左側橫向衝刺。

而高文,腳步一頓一拐,沒有任何停頓就已經改變移動方向,順著離心力的拉扯,繞出一個小小的拐彎,腳步就已經沿著縱軸線全面上步。

上網!

這,這這這……

高文再次打破全場觀眾的預判,以一拍不可思議的正手切削打破平衡之後,腳步緊接著就快速靠近球網。

球場兩側,一個橫向衝刺、一個縱向上步,宛若丁字路口正在快速靠近彼此的車輛一般,兩位球員的速度都已經達到了極致;而且,從不同位置啟動,路線不同但路程相似,幾乎一前一後到達了位置。

時間與空間,非常非常短暫地凝滯片刻——

費德勒在觀察高文。

高文在觀察費德勒。

瞬息萬變之中,兩個人都已經完成判斷,然後,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