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 草地天賦(第1/2頁)
章節報錯
費德勒,一代球王,儘管記錄大把大把,但人們提起他的時候,腦海裡率先浮現的依舊是溫布林登那片蔥翠的綠色球場以及白衣飄飄的優雅身影,毫無疑問,他就是為草地而生的,在這裡鑄就傳奇。
然而,2012年,似乎就是費德勒的“最後輝煌”——
那一年,德約科維奇登頂澳網、納達爾登頂法網、費德勒登頂溫網、穆雷登頂美網,四大滿貫分別隸屬四位球員,同時也奠定四巨頭時代的基石,成為ATP黃金年代最璀璨最神奇也最重要的一個年份。
同樣還是那一年,溫布林登成為費德勒最後一次大滿貫奪冠的經歷,在那之後,他就陷入浮浮沉沉的掙扎期,傷病的影響以及年過三十以後體能的下降,球王也不可避免地進入一段困難的灰色時期。
其中,2013年以衛冕冠軍的身份出征全英俱樂部,卻在第二輪爆冷輸給斯塔霍夫斯基,連續三十六次進入大滿貫八強的記錄就此作古,在全球範圍引發震驚,至今依舊能夠回想起那場冷門後的洶湧。
準確來說,全英俱樂部止步第二輪、同年法拉盛止步第四輪、今年年初墨爾本公園止步第三輪的成績都創造職業生涯最糟糕的表現,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費德勒的巔峰狀態似乎一去不返。
即使是登頂冠軍,即使是晉級大滿貫四強乃至於決賽,費德勒的競爭力與統治力都出現了明顯動搖。
球王,依舊是球王,但“巔峰不再”,男子職業網壇的對決主旋律也慢慢從“費德勒VS納達爾”轉移到“德約科維奇VS納達爾”,這樣的變化是殘酷的卻也是真實的,一直到今年,一直到這一屆溫布林登。
在自己最擅長的場地,在自己的後花園,費德勒重新煥發生命力,從發球到進攻再到移動全面回春。
“重現巔峰”,即使無法與巔峰時期同等而論,卻也無限接近巔峰,這也讓所有專業人士們紛紛驚呼:
機會,來了。
也許,費德勒打破整整三年大滿貫冠軍荒的時機來了;也許,費德勒登頂第十八座大滿貫的機會來了。
就連費德勒自己也同樣信心滿滿,在擊敗西蒙的比賽後,瑞士天王表示,“非常接近”,距離自己的巔峰狀態。
巔峰時期的費德勒,在溫布林登確確實實是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峰,對任何一位球員來說都需要仰視。
但是!
“7:6(6)”,在面對高文的時候,丟掉首盤;而且還是在手握連續兩個盤點的情況下,以連續丟掉自己兩個發球分的方式丟掉勝利,這樣的狼狽,給了費德勒一記當頭棒喝,於是,巨獸也就甦醒了。
從次盤開始,費德勒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自己對草地的理解,彈跳、旋轉、節奏、摩擦等等等等,整個控制力與覆蓋面提升一個檔次,專注度和投入度也提升一個檔次,直接就開啟超級賽亞人模式。
費德勒牢牢抓住高文短暫節奏混亂的空檔,一鼓作氣就將比賽納入自己掌控範圍。
儘管混亂局面持續時間並不長,高文很快就恢復過來,找回節奏,但全神貫注的費德勒已經殺紅了眼,給高文好好上了一堂“草地入門101”,剎那間再次讓高文回想起紅土首次面對納達爾時候的感覺。
難怪桑普拉斯說,其實“頻道滿貫”已經名存實亡,雖然他們依舊需要切換場地,但球員已經不一樣了。
以前,球員們會根據不同場地進行不同訓練,並且改變自己的技術與戰術組合,就是為了適配場地風格.
現在,球員們依舊會做調整訓練,但比賽風格基本已經固定不變,包括高文也不例外。
在溫布林登,高文就多次採用硬地和紅土的戰術比賽,得益於球鞋和球拍科技的進步,這都是可能的。
德約科維奇和穆雷也同樣如此,從墨爾本公園到羅蘭加洛斯再到溫布林登,戰術和風格基本都是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