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安排的爭議,年年登場卻永遠不會過時。

就費德勒而言,人們可能詢問,他不是衛冕冠軍也不是頭號種子,但為什麼能夠被安排進入中央球場。

就穆雷而言,人們可能詢問,作為本土球員被安排進入中央球場是否一種特權,他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甚至就連小威廉姆斯而言,人們也可能詢問,她的比賽頻頻進入中央球場,是否應該給其他球員機會。

男單衛冕冠軍德約科維奇同時也是現任世界第一,沒有進入中央球場,記者們從來不會吝嗇煽風點火,德約科維奇也毫不避諱地年年表示抗議,他認為自己配得上中央球場,再加上唯恐天下不亂的塞爾揚,爆點更是一個接著一個。

女單衛冕冠軍科維託娃則沒有如此待遇,除了週二中央球場的揭幕戰之外,她的比賽一直進不去中央球場,記者們會詢問她是否感到遺憾,作為二號種子以及衛冕冠軍卻無法進入中央球場進行比賽。

……吧啦吧啦。

換而言之,只要記者願意,就超級星期一的場地與賽程安排,他們變著花樣也能夠把所有球員都擼一遍,不管是否有沃茲尼亞奇,這件事都不會改變;當然,沃茲尼亞奇提出的觀點也確實是一個爭議——

ATP和WTA的上座率問題。

從整體來看,ATP上座率是普遍高於WTA的;但事實上,WTA世界排名前二十的一眾球員都非常具有話題性,不要說小威廉姆斯和莎拉波娃她們的比賽了,哈勒普、布沙爾的比賽往往也能夠吸引大量觀眾。

毫無疑問,這些話題球員人氣球員的比賽上座率,輕輕鬆鬆就可以秒殺一票ATP球員,論話題論人氣論商業價值,頂尖女子球員已經在全球市場開啟版圖,這又是男子球員所無法比擬的一個全新領域。

正是因為如此,職業網球是否應該男女同酬的問題也引發一系列討論。

賽場以及賽程安排則是一個分支。

比如,澳網和美網的夜賽安排。

比如,溫網的超級星期一安排。

諸如此類等等。

一般來說,溫布林登中央球場都是三場比賽,兩場男單一場女單;但如果女單的上座率能夠得到保障,甚至創造更多收入,商業層面的價值更值得挖掘,那是否可以在中央球場安排兩場女單一場男單?

沃茲尼亞奇提出了一個可能。

記者們則抓住這個可能,四處點火,恐怕所有晉級十六強的球員都無法迴避。

看,才第二個問題,記者就已經按耐不住了。

高文,並不意外。

而且,也不慌亂。

就只是做出一個背後中箭的動作,默默地將箭矢拔掉,沒有言語也沒有表情,反而是增添一抹喜感。

這算是啞劇抗議嗎?

就連提問的記者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和風細雨的氛圍著實沒有能夠持續太久。

反而是高文最為淡定,沒有慌張也沒有憤怒,眉眼之間的笑容輕輕上揚。

“我想,我也可以表示抗議,我和格里戈爾的比賽應該進入中央球場。”

“那麼,我們應該取代哪場比賽呢?安迪?還是羅傑?”

“嗯,這是一個難題,‘生存還是死亡’級別的。”

“等等,不會是塞蕾娜的吧?那就有點糟糕了。”

噗。

現場有記者控制不住笑聲。

前面丟擲“哈姆雷特”的經典臺詞,帶著明顯的調侃味道;而後話鋒一轉,正面戳了馬蜂窩,整個喜感就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