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滿貫的舞臺上,東道主球員最近一次登頂單打冠軍的時間羅列一下,一目瞭然:

澳網,男單1976年馬克埃德蒙森(MarkEdmondson),女單1978年克里斯奧尼爾(C)。

法網,男單1983年雅尼克諾阿(YannickNoah),女單2000年瑪麗皮爾斯(MaryPierce)。

溫網,男單2013年安迪穆雷;女單1977年弗吉尼亞韋德(VirginiaWade)。

美網,男單2003年安迪羅迪克;女單2014年小威廉姆斯。

清晰可見。

在這裡,更準確一點,在穆雷2013年登頂溫布林登前,英國人從未在公開賽年代登頂過全英俱樂部。

也就是說,暫且不計算穆雷的話,澳網和溫網的東道主冠軍都必須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甚至更加久遠;即使是法網,也同樣沒有好到哪兒去,在矮個之中拔高個的話,美網輕輕鬆鬆就可以脫穎而出——

然而,即使是美網,自詡現代網球最成熟最發達的一個國家,男子單打的最後一個冠軍也需要追溯到整整十二年前了。

難怪小威廉姆斯能夠成為美國競技體育的一面旗幟,難怪費德勒能夠擁有全球主場的待遇,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同樣,也難怪穆雷能夠在英國本土贏得至高無上的推崇,他的號召力是獨一無二的。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網球賽事在全英俱樂部舉行,穆雷在決賽三盤擊敗費德勒,在沒有贏得任何大滿貫冠軍的情況下,摘下自己職業生涯分量最重的一項單打冠軍。

2013年,穆雷在全英俱樂部中央球場直落三盤擊敗德約科維奇,為英國人圓了七十七年以來溫布林登的金盃夢。

一前一後,這兩場比賽也奠定穆雷職業生涯的全新突破,可想而知,他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今年四月,穆雷與分分合合、長跑十年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在那之後,他的賽場表現也一路走高,紅土賽季保持不敗,一直到羅蘭加洛斯半決賽才輸給德約科維奇;草地賽季目前也同樣保持不敗。

本土觀眾有理由懷抱期待——

所以,在不同預測與展望之中,穆雷都超過了費德勒與德約科維奇,成為今年溫布林登的最大奪冠熱門。

再加上其他三大滿貫東道主的奪冠希望渺茫,這也讓溫布林登的本土觀眾們更加充滿熱情與癲狂。

那些期待、那些盼望、那些雀躍,不是針對高文,而是圍繞穆雷,穆雷的每一輪比賽都聚集著無數視線;而一路來到八強——假設穆雷能夠擊敗卡洛維奇晉級的話,那麼冠軍金盃也就不再遙遠了。

記者的躍躍欲試,完全就是預料之中的局面。

準確來說,這只是前菜。

如果高文真的對陣穆雷,那麼踏上中央球場的那一刻,才是考驗的開始。

不同於墨爾本公園對陣本土球員、也不同於羅蘭加洛斯對陣本土球員——

彼時,儘管觀眾的熱情形成干擾,但對手的實力或者狀態並不是頂尖,臨場的調整空間和迴旋餘地都比較大;現在,也許全英俱樂部的觀眾沒有那麼瘋狂,場外干擾可能小一些,但對手實力卻是頂尖之中的頂尖。

這,才是真正的挑戰。

老實說,記者們期待;其實,高文也同樣期待。

所以,這算是……雙向奔赴?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