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身壓反手,強烈上旋,並且帶著側旋,落地之後朝著站位鑽進去,進一步擠壓揮拍空間——

穆雷的戰術意圖,著實再清楚不過。

擠壓。牽制。控制。

儘管穆雷並沒有追求ACE或者發球直得,卻透過發球節奏的改變,重新掌控局面,在面臨連續三個破發點的困境裡,穆雷透過發球的改變確立優勢,連續三個一發全部順利進區並且建立起足夠優勢。

這次,也不例外。

但穆雷少算了一點:高文的警覺。

對比賽變化的敏銳嗅覺、對比賽脈絡的準確把握,甚至還沒有出現危機,高文就已經注意到了變化。

於是,在局面進一步脫離掌控前,高文就已經率先做出改變。

對此,穆雷知道高文的敏銳和智慧,但沒有預料到如此之快。

又或者換一個方式來說,穆雷現在自顧不暇,他好不容易才剛剛找到一些狀態,自然也就沒有時間顧及對手,比起關注高文的變化來說,他還是需要專注自己,於是,佈局的時候也就忽略一些細節。

在所難免。

穆雷依舊專注透過發球來完成佈局,而高文則從接發球就開始改變策略——

這一發球,確實出色;而高文的應對,也同樣出色。

上半身微微一側,並沒有強行拉開空間,只是側開些許位置而已,保持重心的穩定,然後反手切削。

整個動作行雲流水,一側、一削,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依靠小臂和手腕完成控制,就已經完成回球。

中路,直線,切淺。

非常意外的是,高文並沒有選擇推深,反而是切削了一拍淺球,落在發球區底線後面些許,算是半場球;從切削到落點,高文的一拍回發球,瞬間就將回合的整個節奏放緩下來,有種閒庭信步之感。

穆雷沒有預料到。

從穆雷準備張開手臂全面發力進攻的姿勢就能夠看出來,他沒有預料到高文的回球,整個計劃被推翻。

電光火石之間,穆雷就已經判斷形勢——

此時他上步切入底線進行中場擊球的話,已經來不及;此時他延續正手火力全開進攻模式揮拍動作的話,則太過急切,因為來球速度太慢、落點太淺,他就需要等待,等待著等待著,擊球點就容易出錯。

除非穆雷能夠像德爾波特羅那樣,等待的盡頭,蠻不講理地正手橫掃,那這樣的回球可以說是正中下懷。

可惜,穆雷不能。

高文的回球,這是以牙還牙。

穆雷預料到高文不會進入底線攻擊這個發球所以故意選擇慢球;高文也預料到穆雷不會發球上網壓縮銜接節奏所以這個回發球也故意選擇切削。

一來一往,兩個人都在互相挖坑、互相算計。

不得不說,高文的回應非常出色。

現在則輪到穆雷了。

電光火石之間,穆雷也已經有了主意——

沒有胡思亂想的空間,越是緊急越是迫切越是困難,穆雷反而越是能夠保持思路清晰,沒有其他雜念。

側身,正手,高點切削,一拍下旋——

穆雷也同樣改變握拍方式,如同劈柴一般下砍切削了一拍,強烈下旋,以細膩的手感控制追求落點。

目標:高文的正手底線大三角,主要靠近邊線而不是底線。

下旋和側旋的結合,導致回球落地反彈的高度有限,這一拍球在草地球場常常使用,因為低彈跳而能夠限制住對手;在室內硬地球場則效果弱一些,但一樣能夠控制住對手的回球範圍——

因為低彈跳,對手回球必須提拉起來,否則就會下網。

所以,斜線,就是大機率事件。

第一時間,穆雷就已經朝著正手位移動,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高文和網球。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