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憋一口氣(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文沒有發力,而是以控制為主,透過旋轉和落點的結合,準確壓線,利用空間的擠壓來限制穆雷。
“反手VS反手3.0”。
“反手VS反手4.0”。
“反手VS反手5.0”。
一來一往。
再,一來一往。
兩位球員都沒有輕易改變擊球線路,不是沒有機會,而是透過重複線路的回球牽制對手,誰都沒有輕舉妄動。
此時就能夠看出高文和穆雷的底線基本功,擊球並不是簡單擊球,落點的深淺變化、旋轉的快慢變化、出手時機的早晚變化,細節的變化隱藏在每一次擊球裡,儘管威脅有限,卻需要時時刻刻緊繃——
任何一點走神,任何一點鬆懈,對細節的捕捉就可能出現偏差,導致回球質量出現波動。
原理,並不難理解。
當我們在機械性重複同一件事的時候,往往就會枯燥乏味,重複、重複、再重複的最後,睏意連連。
學習是如此、工作是如此,網球也同樣如此。
此時,兩位球員不斷重複斜線的反手位對決,沒有明顯變化,注意力就可能分散,反應也可能遲鈍。
但對手的回球始終隱藏著細節變化,稍稍不注意,沒有吃住旋轉或者錯過擊球點,回球質量馬上就會顯現出來。
後果,可想而知。
恰恰是這樣“枯燥”的擊球回合,反而越發緊繃起來,對兩位球員都是嚴峻考驗。
O2球場卻沒有感受到,只是看著兩個人來來回回在同一條線路拉鋸,呵欠連連、昏昏欲睡,眼皮幾乎就要打架——
難怪人們總是說,德約科維奇和穆雷的比賽就容易這樣,拉來拉去,沒完沒了,觀賞性還是欠缺一些。
但是,高文這是怎麼了?
全場,不由自主地憋著一口氣,卻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憋屈,慢慢地、慢慢地注意力開始分散。
正想著——
切削。直線。
高文,率先做出變化。
在相對勻速的反手對峙回合裡,雙手反拍切出一拍直線,從容不迫地改變對峙局面,將穆雷調動起來。
終於!
睏意之中,高文終於改變擊球線路,但依舊不是抽擊而是切削,現場觀眾昏昏欲睡的狀態難以清醒。
一陣雲裡霧裡,滿頭問號地看向球場,親眼看見高文的邊線卻依舊打不起精神來。
然而!
穆雷並沒有走神,全神貫注、反應迅速,第一時間啟動腳步橫穿全場,及時而快速,轉眼已經到位。
正手出擊,橫掃錘擊,瞄準直線死角出手。
擊球聲與合力聲撞擊在一起,瞬間炸裂,宛若驚雷一般將整個O2球場驚醒,一個兩個睡眼朦朧地抬起頭來,偷偷摸摸擦拭嘴角的口水,正襟危坐,就好像全程保持警覺一般,跟著周圍觀眾發出驚呼。
轟——
一聲驚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