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變萬化,靈活多變,算計和博弈隱藏在每一個回合的角角落落;快慢結合,張弛有度,力量和速度的變奏貫穿始終,這就是“費高決”的最大魅力。

此時,就是如此——

高文突然提速,用一記時速兩百公里以上的發球形成壓制,卻萬萬沒有想到費德勒反而逮住這樣強勢的大力平擊發球……上網,接發球後順勢上網。

“意外VS意外”。

前面,費德勒有機會上網,他反而是故意放棄機會。

現在,費德勒處於被動,卻又以巧制勝強行上網。

一來一往之前,當網球沿著並不嚴格也並不精細的直線粗糙彆扭地來到高文正手位,費德勒的身影也已經靠近發球區底線,形成物理層面的雙壓迫。

也就是說,費德勒沒有給高文思考和佈局的時間,一下就將這個回合推向條件反射的本能反應階段。

高文的回球,並不困難,真正的難題是如何回球。

正手,斜線,拉上旋。

下意識地,高文就將回球拉了起來,主要還是為了搶擊球點,繼費德勒之後也再次將節奏帶起來。

其實,在這兩局裡,費德勒上網次數明顯提升,並且百發百中,但費德勒也意識到自己上網壓迫的策略被高文漸漸適應,所以他需要出其不意一下。

該上的時候不上,不該上的時候強行。

打破規律。

然後,就再次將高文推向驚濤駭浪的海嘯之中。

果然,高文的下意識回球就再次捲入費德勒期待的“以快打快”模式裡,費德勒的天賦得到更多發揮空間,反而是如魚得水,條件反射非常迅猛。

第一時間,費德勒一次橫向跨步,並且持續上步貼網,正手就已經出現在高文回球的線路之上。

一攔,一扣。

費德勒就在網前完成一拍斜線攔截。

網球,砸了下去。

出手,要的就是一個“快”字,以至於出手之後才注意到,高文也上網了,進入底線的銜接腳步非常輕盈也非常敏捷——

高文,也在跟上變化。

儘管回球銜接和擊球線路沒有新意,並且踏入以快打快的模式,但緊接著高文也改變自己的被動局面,主動進入“賽場”,和費德勒堂堂正正地正面對決。

這,是一個變數。

但此時正在強強碰撞中,全然沒有時間猶豫遲疑。

然後,費德勒就看到高文連續大跨步拍馬趕到,正手已經提前引拍,卻沒有著急出手,而是在準備擊球之前停頓了一下。

假動作?

虛晃一槍?

如果是底線對決,這樣的局面往往會有一個短暫的停頓,互相算計互相挖坑;但在網前則不一樣,沒有猶豫遲疑的時間,一切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費德勒搶了一步。

橫向移動,封堵反手的直線空檔。

下一秒就可以看到網球筆直筆直地朝著自己的反手衝擊過來,證明費德勒的直覺正確,但沒有時間慶幸,反手就已經控制拍面角度,攔截了一拍。

砰!

網球撞擊在費德勒的球拍上,沒有摩擦的時間也沒有停頓的空間,反作用力劈頭蓋臉地砸落下來,馬上就拉扯著網球反方向飛回去,沿著斜線拉拽。

同時,拋物線微微上揚起來,這是拍面角度控制的結果,一看就知道,費德勒試圖從高文的頭頂上空尋求突破口。

但是!

電光火石之間,一抹淺藍色身影就已經吹拂而過,眼花繚亂的腳步宛若移形換位一般貼著球網移動,並且在網球繼續上揚超過擊球覆蓋範圍之前完成攔截。

雙手反拍,一扣一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