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確實困難,但高文的注意力依舊在比賽上,反而更加集中,暫時將體能波動的困境放在一旁,進入忘我境界。

費德勒的回發球確實出色,但是他順勢上網了嗎?

並沒有。

於是,電光火石之間,高文就將拋物線挑了起來。

這一招,上一場對陣德約科維奇的時候常常使用,儘管對費德勒來說不管用,但高文並不手生。

高球,一下就挑了起來,朝著底線深區快速飛行。

費德勒馬上就意識到高文的意圖,但慢了半拍再準備上網,時機就已經錯過,所以費德勒乾脆站在原地,也沒有後撤,連續小碎步調整到正手。

那姿勢,一看就知道準備側身正手進攻。

不過,高文並不怕,利用挑高球的空中飛行時間,他已經完成調整,腳步歸位,做好防守準備。

斜線?直線?中路?

就在此時,高文注意到費德勒隱蔽地擊球手勢——

小球。

高文,馬上啟動。

顯然,費德勒也知道高文的防守能力,強行用側身正手進攻也不一定能夠開啟局面,反正他擁有三個破發點,不如更大膽一些,乾脆就切放小球。

自上而下的一砍,下旋、卸力,瞄準直線推送。

局勢,突變。

費德勒假動作非常多,不僅側身假裝準備正手進攻,而且視線看向斜線,彷彿自己準備往那個方向擊球一般,但最後出手卻不是抽擊也不是斜線。

直線,小球。

一晃,就是兩槍。

然而,高文注意力高度集中,察覺到費德勒隱蔽擊球動作的時候就已經啟動,第一時間切入底線。

他的腳步朝著左側斜線方向移動片刻,然後發現費德勒的二次假動作,腳步一轉,還有時間調整方向,再次朝著右側斜線方向衝刺。

全速移動。

一邊移動一邊觀察。

然後就看到費德勒也第一時間切入底線,沿著斜線上網,但費德勒的腳步並不著急,顯然也正在觀察高文。

儘管從費德勒的高質量小球來看,高文選擇斜線應該是大機率事件,但費德勒不會小覷高文的能力,所以他依舊保持沉穩保持冷靜,觀察高文的位置。

巧了,費德勒在觀察高文,高文也在觀察費德勒。

區別在於,高文被動,沒有選擇,所以他不能像費德勒那樣閒庭信步,上步的速度已經提升到極致。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