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盤,開始了。

局面,有些微妙。

正如預料,費德勒也好,高文也罷,他們都需要調整戰術,以第一盤結果為基準,從頭開始佈局。

體能,是關鍵詞。

從高文角度來看,一盤在手,立於不敗之地,即使丟掉第二盤,也還有決勝盤,沒有必要操之過急。

於是,高文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步調隨時調整,以周旋和糾纏為主,保住自己發球局為第一要務,然後再伺機而動、隨機應變,隨時跟著比賽程序調整戰術,沒有必要先發制人,浪費自己的體能。

從費德勒角度來看,他已經沒有退路,但這並不意味著盲目反擊亂來一氣,恰恰因為落後,反而更需要冷靜。

因為費德勒也沒有多少體能可以浪費,他需要縝密佈局、耐心等待,一旦出現紕漏,及時出動一擊致命;他相信機會不會太多,所以必須確保自己做好準備,當機會出現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兌現。

對峙局勢,也就微妙地緊繃起來——

“1:1”。

“2:2”。

“3:3”。

前六局,風平浪靜,甚至有些沉悶,但沒有人走神,平靜之下的暗流,始終在激盪,緊張得令人肌肉痙攣。

所謂緊繃,是一種感覺,在這六局比賽裡,兩位球員都更加側重將精力放在自己的發球局,避免失誤也避免走神,儘可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發球優勢兌現一些相對簡單輕鬆的分數,儘可能避免漏出破綻。

直接結果就是,“30:30”的比分出現了幾次,但一次“平分(deuce)”都沒有出現,更不要說破發點了。

緊繃、鬆弛、緊繃、鬆弛……

忽快忽慢、一張一弛,那種狀態就好像高空鋼絲繩索一般,一陣微風吹來,鋼絲繩索就劇烈搖晃起來,全身肌肉緊繃地控制身體控制平衡,驚出一身冷汗,好不容易控制局面,這才意識到只是一陣微風而已。

略顯虛無。

但是,下一陣微風來襲的時候,還是草木皆兵,全面戒備——

因為沒有人能夠確定,微風是否會演變為風暴,又或者更糟糕的是,這一點點微風就導致自己失誤。

那股張力,悄然蔓延。

然後,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第二盤比賽也已經進入中後段,接下來每一局承受的壓力都將成倍上升。

這樣的局面,對高文來說是有利的,因為第二盤率先發力,他始終保持比分領先;留給費德勒的時間,正在一點一點減少,只要高文一直順利保發下去,他就能夠在盤末階段費德勒的發球局發動進攻。

壓力,緩緩升溫——

第七局。

費德勒挽救一個局點,追到“40:40”,這也是第二盤首次出現“deuce”,局勢瞬間緊繃。

但是,緊要關頭,高文還是站穩腳跟,憑藉兩記制勝分順利保發,經受考驗,繼續保持比分的領先。

“4:3”。

緊,越來越緊。

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費德勒正在嘗試提速,並且製造出一些機會,但高文還是機敏地控制住局面。

現在,壓力又又又一次推向費德勒,如果這一局遭遇破發的話……

費德勒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壓力——

一發不進。

高文嗅覺靈敏地察覺到機會,整個出手節奏和進攻質量瞬間提升,反客為主地在對手發球局裡開炮。

連續一發不進。

費德勒的二發承受難以置信的壓力,成為高文火力全開展開進攻的起點,回合拍數一下就飆升起來。

然後,在一拍正手斜線“insideout”制勝分之後,高文就在這一局裡拿到連續三個破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