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乒乓乓,網球演變為羽毛球,速度、節奏、力量全面提升一個檔次,兩位球員雙雙進入賽亞人狀態。

那廂,費德勒上網。

這廂,高文已經做好準備,因為他知道費德勒在網前的覆蓋能力,這也將是今天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

速度,已經提升到極致。

電光火石之間,高文的大腦必須處理三萬六千條資訊,並且在混沌與雜亂之中,做出判斷、做出選擇。

視線餘光瞥了一眼網前的費德勒——

瑞士天王完全沉著冷靜,腳步貼網、位居中路,前後左右的線路全部封鎖。

也許……唯一突破口,反而是追身擊打?

也就是瞄準費德勒的身體擊打,依靠力量和速度形成擠壓,不給費德勒移動的機會,破壞揮拍的方式。

正面突破,反而能夠贏得一線生機?

不。

高文不準備這樣做,因為他知道費德勒的反應能力和細膩手感,即使追身,大機率只是羊入虎口而已。

所以,高文的選擇是?

腳步,並沒有停下來。

一路狂奔,一路衝刺,高文的雙手反拍早早引拍,並且順著助跑的慣性,探了出去,提前準備就緒。

從姿勢、慣性、拍面、動作等等來看,高文似乎準備從直線突破,用自己的成名絕技完成破網穿越。

而且,應該會全面發力。

然而,就在此時——

一停。

一晃。

前者是高文,後者是費德勒。

就在即將出手的瞬間,高文的擊球動作停頓一下,然後視線餘光就可以看到費德勒的重心晃動一下。

虛晃一槍。

高文的雙手反拍改變握拍方式,切入網球和底線之間的縫隙,哪怕慢了半拍錯過擊球點,但也沒事。

因為,高文不準備抽球,而是挑高球。

膝蓋彎曲,重心下降,整個人完全下沉,自下而上地將拋物線完全拉起來,整個擊球動作細膩輕柔。

網球,竄了起來。

如同竄天猴一般,在高文的半場就開始快速上升,還沒有越過球網,網球就攀升到一個遙不可及的高度。

費德勒正在上前,本意是試圖在網球過網的剎那就完成攔截,直接扣殺,但看到網球的上升速度,馬上就意識到情況不妙,快速轉頭環顧四周,判斷一下自己的位置,腳步毫不猶豫地就開始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