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高。”

伴隨著主裁判的聲音,高文將口袋裡的網球掏出來丟到球網對面,結束自己的發球,準備接發球。

和費德勒一樣,高文也延續自己在倫敦的出色狀態,第一個發球局僅僅只丟一分就順利完成保發。

“1:1”。

開局,平分秋色,僅僅不到四分鐘就已經結束兩局,整個比賽節奏非常快,主要圍繞前三拍展開。

一看就知道,兩位球員都為本場比賽最好了準備。

第三局,費德勒繼續發球。

高文稍稍調整了一下發球站位,靠近底線方向提前小半步,增加接發球的壓迫感,顯得更加積極。

這是……什麼戰術?

高文依舊是高文,這是一種測試,同時也是一種壓迫,他知道費德勒的發球在草地和室內硬地往往能夠扮演重要角色,他能夠在紐約擊敗費德勒,破解發球是關鍵;費德勒能夠在小組賽擊敗德約科維奇,發球也同樣是關鍵,今天當然不例外。

所以,高文需要從發球入手,不能退縮更不能畏懼,從開局來看,費德勒今天發球狀態也做出調整,速度和落點分配都經過設計,僅僅依靠一個發球局就找出解決辦法,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但高文需要主動出擊,打破平衡,才能創造機會。

提前站位,這一招,還是從費德勒身上學習的,儘管高文不會選擇“SABR”這樣的招數,但他需要從接發球的動作開始製造壓力,心理層面施壓。

當然,一般來說,硬地接發球,站位往往不會太提前,因為速度太快,提前站位也就意味著壓縮接發球一方自己的反應時間,如果是面對發球大炮,往往都是推後站位來爭取反應時間。

但不要忘記了,專業人士公認的傳奇接發球高手阿加西,現在就在高文的團隊,從溫布林登到紐約,高文和費德勒在發球接發球環節對峙優勢的轉變,可不僅僅只有場地的變化而已。

一切,都是計劃也是策略——

按部就班。

於是。

在前兩局缺少波瀾的情況下,第三局裡,高文率先做出變化,一如既往地,符合高文的一貫風格。

測試,觀察,調整,然後,進入狀態。

高文,注意力高度集中。

其實,發球站位和反應速度有關,如果發球站位提前,也就意味著反應速度必須快,第一時間做出回應;如果站位靠口,則可以贏得更多反應空間。

現在是比賽初期,體能充足,精神旺盛,他可以進行更多嘗試,提前站位,把整個節奏提升起來。

屈膝,稍稍降低重心,目不轉睛地盯著費德勒,球拍在掌心裡飛快打轉,然後第一時間啟動出擊。

內角!

小腿一蹬,高文就已經躥出去,細節區別就在於,在跨步之前,雙手反拍提前一拍就已經撞了出去,完全依靠上肢力量,借力打力地頂撞了上去。

砰!

非常結實,也非常紮實。

力量和速度以劈頭蓋臉的方式浩浩蕩蕩地傾軋下來,即使高文啟動速度飛快,但揮拍空間有限,沒有來得及拉開,反作用力已經將網球直接撞飛。

費德勒的一發,夠強夠快夠重,完全壓住了高文。

呃。

高文悶哼一聲。

但是,沒有退縮,整個搶發球的姿態非常堅定非常果決,反手揮拍動作乾脆利落,直挺挺地就往前推了回去,以全壘打的姿態正面迎擊,並且發力。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