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而言之,德約科維奇應該選擇反手直線破網。

事情,真是如此嗎?

並不然——

首先,高文的正手直線擊球質量非常出色,不僅壓線,落點刁鑽;而且力量速度兼具,形成壓制。

德約科維奇擊打直線的空間所剩無幾,他需要冒險。

其次,高文的腳步重心依舊在中路,隨時可以改變方向,封堵斜線根本就是煙霧彈,注意力在直線。

甚至於,高文不需要封堵直線,只需要從心理層面給予德約科維奇施加壓力——隨時可能朝著直線移動完成封堵的可能如同巨石一般壓在胸口,德約科維奇就必須追求直線更加筆直,控制難度更大。

風險,直線上升。

稍稍控制遜色些許,德約科維奇就會自己擊球出界。

物理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雙重壓力,就這樣層層疊疊地壓在德約科維奇的肩膀上,這才是高文的策略。

看,也就是短短電光火石的剎那,高文和德約科維奇兩位球員之間的博弈就已經拉拉扯扯了數個回合。

然後,德約科維奇就已經出手了——

蹬地,揮拍,發力。

和正手比較起來,德約科維奇的反手擊球更加紮實也更加強硬,發力更加順暢,擊球質量更出色。

斜線!

伴隨一聲紮實清脆的擊球聲響,網球就順著斜線飛了出去。

噢。

赫。

O2球場,一片驚呼。

在現場觀眾看來,德約科維奇就是羊入虎口自投羅網,明明高文正在封堵斜線,他還是選擇斜線破網。

但是,真的如此嗎?

德約科維奇的腳步也已經啟動。

順著反手發力擊球的慣性,德約科維奇也切入底線,順勢上網,眼神牢牢鎖定高文,流露出一抹沉穩和堅定。

這一拍斜線,暗藏玄機。

德約科維奇知道高文在算計自己,但他也同樣在算計高文,就算高文真的封堵斜線,他也準備了後手。

擊球,目標不是穿越破網,而是限制。

德約科維奇的反手擊球瞄準高文的腳步位置靠左側反拍位置控制,力量、旋轉、速度全部都朝著目標匯聚。

如果高文繼續上步的話,只需要一步,就會踏入德約科維奇的陷阱,上步越多就越被動——

落點,恰恰就在左腿腳邊,並且稍稍靠近腳後跟的位置。

德約科維奇迫使高文不得不在反手位置選擇反彈擊球,無法控制揮拍,只能依靠拍面角度和手腕控制,擊打斜線幾乎是95%的可能,他只需要等候在斜線位置補一拍就足夠了,輕鬆地將分數收入囊中。

如果高文不繼續上步的話,身體和網球的位置就比較彆扭,反手無法發力,只能攔截,不管控制回球朝著哪個方向飛行,德約科維奇都能夠儘快上步進行下一拍的擊球,依舊可以輕鬆扭轉對峙局面。

陷阱,算計,博弈。

簡簡單單一拍擊球,兩位球員卻已經交手數個回合。

然後,德約科維奇就跟隨自己的擊球一路前行,朝著高文正面撲了上去。

瞳孔,一縮——

高文,上步了。

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慣性,高文還是下意識地貼近球網,一個上步,德約科維奇就知道獵物順利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