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進攻。

兩拍進攻。

三拍進攻——

儘管這不尋常,但德約科維奇並沒有退讓也沒有手軟,難得一見展現自己的強硬,從接發球的強勢開始,進攻一波接著一波,連綿不絕,哪怕第三拍進攻已經力竭,德約科維奇也依舊沒有選擇兜球。

這,不像德約科維奇。

但專業人士就能夠看出來,德約科維奇是在冒險,也是延續第二盤最後三局的狀態,主動開啟局面。

這一拍擊球,高文的超級上旋挑高球明顯形成限制,德約科維奇難以發力,但也恰恰因為如此意識到危機和衝擊,反而越發堅定德約科維奇強行進攻的決心,是傲氣是鬥志也是頑強,進攻強勢出手。

在德約科維奇的諸多擊球手法裡,有一種手法非常特別,正手位置,球拍遠離身體的位置,在特別高點或者特別低點,也就是非常規的擊球位置上,依靠手腕的包裹,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地擊球。

半兜半掃,半撇半卷。

雖然發力困難,但線路和落點控制依舊能夠保持水準,常常作為過渡球或者轉守為攻的一拍球使用。

此時,德約科維奇就是如此。

高文的超級上旋還是擠壓到他,但他依舊準備繼續進攻,於是用這樣的擊球手法卷帶一拍控制落點。

斜線——

目標,邊線淺區,試圖拉開角度。

即使沒有力量,也能夠依靠旋轉和落點牽制高文。

但是,對高文來說,這樣的牽制,夠嗎?

答案……是否定的。

高文和德約科維奇已經碰面太多次,對德約科維奇的這一拍擊球太熟悉,從出拍習慣到擊球質感都再瞭解不過。

如果德約科維奇儘可能避免兜球增加平擊,節奏和速度的壓制可能帶來更多衝擊,但這一拍擊球,他還是回到自己的舒適領域,為了持續進攻持續施壓而回到自己最擅長的擊球方式。

這,就是機會。

高文等待的,就是這樣的縫隙。

腳步急停急轉,從容不迫地完成調整,再次將身體拉回正手;並且,沒有繼續沿著橫軸線平行移動,一邊移動一邊上前,搶了一步半的空間,在網球落地之後,瞄準上升點就橫掃出擊。

正手,掃射。

宛若一記耳光。

不僅乾脆,而且強勢,轉守為攻的剎那,力量與氣勢瞬間爆發,正手擊球的紮實質量整整提升一個檔次。

砰!

撞擊,炸裂。

節奏,提升。

網球就這樣浩浩蕩蕩地被掃了回去——

斜線!

高文還是貫徹全場比賽的核心戰術,在正手位瞄準德約科維奇的正手發難,連續第二拍正手出擊。

上一拍,是上旋。

這一拍,是平擊。

節奏的變化、力量的變化、方式的變化,進攻的火力也就展現出來。

另外,還有落點。

夠大膽,夠刁鑽,夠強勢,高文瞄準正手位底線死角位置橫掃,落地之後,網球的反彈拋物線持續外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