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與博弈、壓制與反擊——

即使是看似最簡單的一拍擊球,高文和德約科維奇之間的碰撞也完全緊繃。

儘管這次德約科維奇沒有選擇發球上網,卻沒有想到高文以一拍“沒有必要的”正手挑高球打破平衡。

本來,發球過後德約科維奇的第一拍進攻銜接將回合節奏提升起來;但轉眼,高文就將節奏拉下來。

球網對面,德約科維奇的腳步已經第一時間到位,卻不得不耐心等待,一邊保持腳步調整一邊集中注意力,眼睜睜地看著高文已經贏得喘息空間重新歸位,這也意味著德約科維奇的發球佈局被化解。

佈局,必須重新開始。

其實,高文這一拍挑高球的時機選擇,不僅意外,而且巧妙。

看似被動,但也沒有那麼被動,所以高文能夠擁有更多時間和空間來控制擊球,拉出一道飽滿拋物線,一舉將網球推向德約科維奇的反手位底線大三角,落地之後高高彈起,為下一拍進攻製造難度。

如果是錦織圭或者弗格尼尼,這一拍球,他們直接就上步搶上升點,撇開他們兩個人都不是大力水手型別的球員不說,反手位的一拍橫掃就能夠完成快速銜接,節奏和速度的提升成為回球質量的疊加。

威脅係數,直線上升。

然而,德約科維奇並非如此。

不是德約科維奇不會搶上升點,而是他的比賽風格並非如此,他往往還是習慣後撤,不搶上升點,等待網球達到拋物線頂點之後的二次下墜,然後再出手,他寧願把節奏放慢下來,側重於自己的控制。

高文,恰恰就是抓住這一個特點,突然地挑高球——

控制,非常精準,準確壓線,落地之後的強烈上旋完全釋放,朝著德約科維奇的臉頰快速旋轉而上。

德約科維奇的腳步習慣性地被迫後退一步。

他的驕傲與自信,並不是透過咄咄逼人的進攻展現,而是透過無與倫比的底線能力展現,他不介意後撤,也不會因為失去進攻位置而懊惱,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底線擊球能力不會害怕畏懼任何一位對手。

一步,僅僅一步而已,拉開空間,然後就可以看到德約科維奇後撤的左腿,又伴隨著轉體動作重新上前。

轉身。上步。推動。

先退後上。

即使沒有助跑的衝刺慣性力量,卻依舊依靠小小的動作以及身體的後盾形成一個推動效果,緊接著雙手反拍就已經出擊。

等待網球二次下墜的時間,給予德約科維奇充分的調整時間,雙手反拍一拍平擊,紮實而穩健地橫掃。

砰。

乾脆利落,簡單高效。

反手斜線,“insideout”線路,橫跨全場。

的確,發力不是德約科維奇的強項,這一拍擊球,還是被高文算計到了,挑高球的出色質量讓德約科維奇沒轍,基本就是過渡球。

然而,此時此刻,德約科維奇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擊球質量依舊保持超高水準,大腦也保持高速運轉,過渡球也同樣綿裡藏針。

從反手斜線到反手斜線,兩位球員的回球基本保持在同一軌道上,但側重點不同——

高文側重旋轉和拋物線,以挑高球形成限制。

德約科維奇側重落點和線路,以平擊球完成調動。

這一回球,落在高文左側邊線的淺區,也就剛剛出發球區底線小三角而已,落地之後還持續往外旋轉。

角度,完全被撕開,橫軸線上的空間被利用到極致。

速度不快、力量不強,完全在高文的覆蓋範圍,但重點在於,高文的腳步直接被拉出雙打線之外,當他完成擊球的時候,整個人就已經單打區域消失,球場完全清空,門戶大開,處處都是攻擊目標。

看,這就是德約科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