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頭來,高文看向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卡爾維利,展露一個笑容,也不需要打斷,一個眼神就足夠。

卡爾維利敏銳地注意到了,話語恰到好處地停下,回以一個眼神,示意高文開口。

高文沒有推辭,“卡爾維利先生……”

卡爾維利展露一個笑容,“稱呼我為卡西莫就好。”

高文順勢開口,“卡西莫,你相信廣告嗎?”

卡爾維利停頓一下,儘管不理解高文轉移話題的意圖,但他還是給予回答,“不,不相信。以前相信,但現在不了。”

高文點點頭表示肯定,“時代已經不同。以前資訊源少,廣告的直觀與生動往往輕而易舉就能夠說服消費者,但現在資訊源多,消費者已經學聰明瞭,如何植入廣告如何說服消費者則需要更加聰明才行。”

“商業推廣,也同樣如此。”

“我們花費無數力氣吆喝,‘嘿,女士們先生們,請觀看今年ATP年終總決賽,伊利耶納斯塔塞組是死亡分割槽,精彩絕倫’,但最後買票進場的依舊是那一群忠實球迷,那群固定的、長情的、熱忱的球迷。”

“這還是無法真正吸引到那些不感興趣的觀眾。”

原因,很簡單——

競技體育的魅力,還是在於比賽本身。

吆喝吶喊一百句,也比不上一段比賽精華或者五佳球所帶來的流量。

在這方面,卡爾維利是專業人士,道理自然明白,“但是,今天你和拉法的比賽,收視率就創新高了。”

儘管是誇獎,卻不是奉承。

高文的關注焦點也不在這裡,他打了一個響指,“正確,歸根結底,吸引觀眾的還是競技。也許普通觀眾根本就不關心年終世界第一的歸屬,因為他們甚至不認識我或者諾瓦克,但他們會關心精彩的回合好看的比賽,這才是競技體育共通的魅力。”

卡爾維利有些困惑,隱隱抓住些許脈絡,但又無法識別清楚,不知道這段對話接下來將會走向何方。

高文並沒有賣關子,而是展露一個笑容,“所以,對新生代來說,也是一樣。”

“也許,你不認識克耶高斯,不認識盧布列夫,不認識小茲維列夫,但如果他們打出一場精彩的比賽,自然而然就會有人關注,並且產生好奇,這群陌生臉孔的年輕人是誰。”

“這,才是競技體育的正確推廣方式。”

卡爾維利隱隱約約察覺到了一些,但更乾脆的方式還是直接開口,“你的意思是?”

高文輕輕聳了聳肩,“與其安排這些互動這些宣傳這些營銷,不如直接舉行一項賽事。”

卡爾維利一愣——

感覺,有些怪怪的,明明應該是他來向高文推廣他們的宣傳計劃,但現在為什麼兩個人的位置顛倒過來?

但這感覺,好像也並不糟糕。

卡爾維利的疑問脫口而出,“一項賽事?”

高文點頭表示肯定,“就好像在O2球場舉行的年終總決賽一樣,ATP可以另外舉行一場新生代的年終總決賽。”

“O2球場的年終總決賽資格是世界前八的球員,而新生代年終總決賽也是一樣。”

“每年年終世界排名前八的球員,這裡只需要加上一個字首就可以了,二十歲以下的球員?二十一歲以下的球員?”

“規則細節,可以再商量。”

“但整體概念就是如此,屬於新生代年輕球員的年終總決賽。”

“一場屬於青春風暴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