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也沒有吝嗇,左手手掌拍打著球拍拍面,為德約科維奇喝彩。

然後——

一發,外角。

高文的發球完全將角度開啟,時速198公里的平擊發球,毫無預警地改變戰術,以外角和平擊的組合,開啟局面。

被動之中,德約科維奇一個大跨步飛身躍起,藉助移動的趨勢將身體甩出去,正手狠狠甩了一拍。

如同甩耳光一般。

在缺少身體和腳步的力量支援的情況下,全靠前臂的甩動完成借力,展現無與倫比的強勢撞擊回去。

發球快,回球也快。

發球平,回球也平。

德約科維奇不經意間再次展現自己無與倫比的底線擊球能力,不是兜球,卻巧妙地完成包裹推送回去。

電光火石之間,就將網球推向中路——

依舊是中央正方形區域,不是斜線也不是直線,沒有將角度撕扯開,而是瞄準高文的站位強勢甩動。

砰。

擊球聲,清脆而利落。

高文的發球動作還沒有來得及恢復過來,就已經感受到網球卷帶著一股兇猛強勢的熱浪撲面而來。

儘管身體沒有做好準備,但心理準備已經就緒,高文知道這就是德約科維奇的能力,他具備這一拍。

重點在於,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登場。

在這一刻?

意外,也不意外。

高文知道自己已經來不及讓開腳步,於是乾脆就不後退,只是左腿稍稍後撤半步,讓出一小片空間,雙手反拍伸到腳邊,準備擊打反彈球,試圖拉一個強烈上旋將節奏放緩下來,同時視線餘光注視著德約科維奇是否準備上網。

緊接著——

網球來了。

壓線,準確無誤地壓在底線上。

這裡需要科普一個冷門知識點:

硬地球場的邊界線,包括底線和邊線,它們不是塗料,而是一條特殊材質的膠布,可以黏貼也可以拆卸。

正是因為如此,和紅土、草地一樣,當網球砸落在邊線上的時候,也有一定機率會出現不規則彈跳,儘管沒有那麼明顯也沒有那麼誇張,但不規則彈跳確實是存在的,並且偶爾也會出現明顯的偏離。

當然,整體而言,機率遠遠低於紅土和草地,以至於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包括球員也非常陌生。

眼前,德約科維奇的回球砸在底線上,就出現不規則彈跳,更低更平,進一步擠壓高文所剩無幾的揮拍空間,以至於整個擊球點、揮拍軌跡全部偏離軌道。

高文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網球就已經劃出一道飽滿的拋物線,飛向觀眾看臺。

“40:AD”。

……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