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滾滾。

網球,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從納達爾到高文再又回到納達爾,力量與力量的層層遞進、速度與速度的連續疊加,肉眼幾乎捕捉不到網球,只有一條模糊的光影,最後只能依靠直覺捕捉。

快,重,強,一種碾壓之感,沉悶而厚重卻犀利而強勢地撲面而來,剎那間就讓球網兩側的球員變得渺小起來,那種瀰漫開來的氣質幾乎就要擠爆整個O2球場,緊繃到極致的空氣裡鴉雀無聲。

軲轆,軲轆——

回球,正面碾向納達爾。

儘管納達爾腳步已經到位,電光火石之間就已經完成調整,但他第一時間就意識到自己的被動。

不僅有力量有速度,而且高文對回球線路和落點的控制也再次展現他的能力。

壓線。

高文的回球穩穩當當地壓在底線靠近邊線的位置,切入底線大三角的死角區域,將球場空間的壓迫感利用到極致,以至於納達爾幾乎沒有回球空間。

壓。撞。捶。

這一記回球,就相當於拳擊。

納達爾,並不慌。

倉促之間,匆忙之間,窘迫之間,納達爾右腿一個剎車控制住身體,但左腿繼續前進半步側開身體,讓身體側面對向球網,雙手反拍由上往下狠狠一砍。

切削。

但切削不是簡單切削,納達爾利用身體的力量完全擋住回球的衝擊與尾勁,切了一拍強烈下旋迴球,然後,網球就高速旋轉起來,瞬間提升三個檔次——

從平擊到旋轉,納達爾的拿手好戲再次顛覆局面。

此時就可以看見,網球高高揚起,洶湧的力量還是拉拽著網球揚出一道飽滿的拋物線,一直越過球網、繼續深入,眼看著就要飛出底線,卻在臨近底線位置匪夷所思地快速下墜,斷崖式下跌。

即使親眼所見也依舊難以相信的拋物線,就是在眼前上演,再次展現納達爾對旋轉無與倫比的理解。

於是,高文也就面臨難題。

本來,移動過程中,準備應對的是肩膀位置以上的擊球;但靠近之後卻發現,迎面而來的是腳步旁邊的反彈下旋球,從擊球位置到擊球手法乃至於拍面角度全部不同,短短一瞬間就必須完成調整。

難。難度爆表。

但是,高文全然沒有走神,也沒有任何僥倖心理,他的雙手反拍早早引拍,做好強行進攻的準備,這一個動作就將納達爾朝著左側方向調動起來,卻在出手瞬間改變握拍方式,往後讓了小半步空間,雙手反拍切了一拍下旋,改變飛行方向。

直線。

高文居然進一步放慢回合節奏,以切削來處理這一球,並且將網球連續朝著納達爾的反手位推送——

這一戰術,是不是有點眼熟?

又又又是反手?

而且,重點在於,高文和納達爾一樣,不斷改變擊球手法不斷改變擊球節奏,每一次出拍都暗藏鋒芒,你來我往的較量完全將對峙的緊繃氣氛拉滿。

O2球場:???

現場觀眾的思緒已經跟不上節奏,就這樣被捲入比賽對抗裡,依靠本能尋找那抹芥末黃的光影,心臟和呼吸也跟著擊球節奏起伏,大腦徹底當機。

吱。

納達爾急停急轉,鞋底和球場的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響,這次納達爾確實被高文晃了一槍,重心控制明顯慢了小半拍,然而,越是被動反而越是堅定。

納達爾一個大跨步就將空間縮短強行到位完成揮拍,雙手反拍搶了一個上升點,毫無預警地再次發力——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