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切都太快了——

瞬息萬變,真正意義上的。

其實,從觀察到判斷再到抉擇最後啟動,也就是短短一瞬,全靠意識,不是潛意識,而是一種競技意識,是本能也是習慣更是經驗,電光火石之間就需要完成一系列動作,大腦也和身體一起進入無氧狀態。

現在,考驗的就是臨場應變。

前腳,納達爾意識到自己的發球上網並沒有能夠形成壓迫。

後腳,納達爾緊跟著就用一個假動作晃過高文。

這,就是發球優勢。

儘管納達爾的發球沒有形成ACE或者直接得分,但他依舊透過自己的發球完成佈局,前三拍非常緊密。

和年輕時候的“紅土之王”相比較,現在的納達爾已經完全適應不同場地,正在成長為一個多樣的球員,他能夠在紅土球場拉鋸五十拍,也同樣能夠在草地一拍兩拍解決戰鬥,他的打法已經非常豐富。

然後,難題就再次推給高文——

警鈴大作。

高文剛剛選擇推一拍直線深區,但為了進入後場,高文的回球揚起拋物線,以便越過球網,結果落入納達爾的假動作陷阱,這也意味著納達爾可以完成一拍高壓扣殺。

怎麼辦?

不需要怎麼辦。

在這時候,全看隨機應變,另外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但並不意味著高文就會傻乎乎地站在原地,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的。

站直身體、打直膝蓋,高文連續小碎步調整重心,全身肌肉緊繃、神經緊繃,完完全全注視著納達爾。

靈活,輕盈,專注。

高文並沒有選擇大範圍移動,腳步依舊在中場,注意力完全專注。

視線裡,納達爾整個人騰空而起,正手完全舒展開來,橫亙在網球的飛行軌跡上,依靠手腕一扣。

——斜線。

其實,高文根本沒有看到網球,因為納達爾的正手重扣太快也太重,視線跟不上,只看到一團光影。

高文根據納達爾的出手動作完成判斷,條件反射就已經啟動衝了出去,慢了些許,視線才捕捉到那道芥末黃的直線,卻也沒有時間遲疑,雙手反拍就已經伸了出去,在左腿腳邊一攔,宛若盾牌一般。

此時。此刻。他,需要一點運氣,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已經推向極致,反應速度已經不能再更快了。

跌跌撞撞,搖搖晃晃。

腳步根本沒有時間調整,全憑直覺,全憑手感。

砰!

一聲脆響。

那感覺就好像一隻鯨魚闖入漁網一般,他就只是提前一步靜靜等候在原地,鯨魚就這樣撞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