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

破發點,出現了,在高文的發球局裡,O2球場很是熱鬧,主場觀眾終究還是沒有能夠壓抑亢奮。

但是,高文並不慌張——

這是一種信心,連戰連勝累積起來的信心。

而且,高文已經慢慢適應這個“全新版本的”穆雷,之所以加上引號,那是因為穆雷僅僅只是從戰術層面改變策略,卻依舊無法改變自己的本質。

從本質來說,穆雷就不是透過一拍兩拍暴力進攻乾脆利落就能夠結束比賽的型別,他的正反手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即使提升節奏,也無法提升球質。

當然,高文理解穆雷的嘗試,和自己去年亞洲賽季一樣,在困境之中總是需要嘗試的,不要害怕犯錯,在不同試錯之中尋找答案,這才是正確的科研精神,同時也是摸索自我瞭解自我的正確途徑。

但對高文來說,他也在調整,試圖打亂穆雷的節奏,迫使穆雷在自己不適應的區域裡出現錯誤,今天的穆雷,非受迫性失誤肯定比平時多了一截。

破發點的出現,是穆雷的表現出色,也是高文的試錯區間,對此高文並沒有意外,自然也不慌張。

那麼,破發點應該怎麼打?

二區。

近身壓反手。

這是一記平擊球,時速190公里,落點卡得非常精準,恰到好處地限制住穆雷反手的揮拍空間。

穆雷,非常彆扭。

平時,他習慣站在底線兩米到兩米半左右的位置;今天,他則往前半步,進入兩米之內,增加壓迫感。

自然而然,揮拍空間也就被壓縮。

這樣的情況,面對兩端角落的發球,能夠贏得一些優勢;但面對近身以及追身發球,就會遭受擠壓。

有利有弊。

開賽到現在,這才是高文第三個發球局,高文依舊在摸索在調整在測試,並沒有著急地集中選擇近身追身發球,所以穆雷的接發球策略一直表現不錯。

但是!

突然?

儘管穆雷也預料到,破發點上,高文必然做出調整;但如此高質量的一發還是限制住了穆雷的調整。

一仰、一頂。

穆雷上半身後仰彆著球拍在小範圍內頂了一拍,此時就展現出他作為當今最優秀接發球球員之一的能力,僅僅依靠小臂和手腕的力量就撇出一拍小斜線,落入高文反手位一側邊線附近,角度撕開。

力量,一般。

速度,一般。

旋轉和線路,非常出色。

一下,就將高文的腳步扯出單打線之外,這也是穆雷能夠在這一局裡逼出破發點的關鍵,高質量回發球。

高文,略顯意外,但臨危不亂。

踏!

一個大跨步,高文的身體扯出單打線之外持續前衝,雙手反拍早早引拍搶了上去,卻在即將出手前停頓了一下,晃了穆雷一下,然後拉起強烈上旋。

斜線。

上旋。

這,不合理。

高文利用假動作晃動穆雷的重心,接下來就應該搭配平擊球,特別是直線或者斜線“insideout”瞄準制勝分;但偏偏,高文選擇強烈上旋迴球,這不是反而為穆雷贏得喘息調整時間嗎?

這是什麼自毀長城的戰術?

穆雷也同樣困惑。

晃動、啟動、條件反射,身體重心在短短剎那之內就已經切換了三次,但全神貫注,完全相信自己的身體反應,反而能夠行雲流水地跟上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