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勝利、排名,非常重要,十分萬分重要,卻不是全部——

當年,納達爾橫空出世,年僅十八歲就以馬洛卡追風少年的姿態強勢登場,短短兩年時間就已經在頂尖行列站穩腳跟,並且擁有堪比比約博格的青少年職業生涯,在二十歲以前就書寫了無數奇蹟。

從專業人士到職業球員再到資深球迷,紛紛認為納達爾能夠與費德勒比肩,這是什麼原因?

因為納達爾贏得了兩座羅蘭加洛斯冠軍嗎?

不。

準確來說,兩座法網冠軍確實是一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費德勒。

兩項資料。

其一,自2005年溫網到2007年美網,費德勒在大滿貫賽場取得六十八勝兩負的戰績,橫掃八座冠軍獎盃,僅有兩場失利全部來自於法網決賽輸給納達爾。

其二,2006年,費德勒全年九十二勝五負,至今依舊是網球歷史上最匪夷所思也最無與倫比的一個賽季,五場失利的四場全部來自納達爾,另外一場則是辛辛那提輸給穆雷。

正是因為如此,網路上曾經一度流行一個段子,在費德勒的網球世界裡只有兩種球員,一種叫做納達爾,一種叫做其他人。

從2004年到2008年,納達爾幾乎就是男子職業網壇裡唯一一個能夠和費德勒對抗卻絲毫不落下風的球員。

前期,納達爾只是在紅土球場壓制對手;後期則慢慢在硬地蠶食費德勒的優勢,並且在2008年溫布林登決賽達到巔峰,那是納達爾第一次在草地而且還是百年全英俱樂部擊敗費德勒,顛覆費德勒的統治。

事實上——

2008年的溫布林登,那是納達爾第一次在羅蘭加洛斯之外登頂的大滿貫冠軍。

而在那之前,納達爾“僅僅”只有四座法網冠軍而已,平平無奇四連冠。

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將納達爾放在巨頭的位置,和費德勒平起平坐,原因就在於納達爾是唯一一位能夠挑戰並且抗衡費德勒的球員,同時也在於納達爾和費德勒的每次碰面總是能夠呈現矛盾對決的精彩。

現在,高文也同樣如此。

也許,從大滿貫大師賽的冠軍數量來說,從位居頂尖球員行列的時間長度來說,高文確實遠遠不足,他和瓦林卡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接受檢驗。

然而,從巔峰對決的勝率來看,從頂尖高手較量的質量來看,高文卻超過瓦林卡,進入一個全新境界——

2014年美網,擊敗瓦林卡和德約科維奇。

2015年澳網,擊敗納達爾、穆雷、德約科維奇。

2015年美網,擊敗費德勒、德約科維奇。

這是奪冠道路上的精彩,全部都是巨頭級別的勝利;而且,在大師賽舞臺上,高文的三座冠軍獎盃也全部都是擊敗巨頭球員贏得的。

撇開勝利和冠軍不說,高文和世界排名前十球員的較量也是贏多輸少,除了去年美網奪冠之後的魔都大師賽之外,高文在所有大師賽和大滿貫的成績全部至少進入八強,這份成績單不可謂不驚人。

另外,今年羅蘭加洛斯擊敗納達爾、溫布林登擊敗穆雷的比賽,不僅提升自己面對四巨頭的出色戰績;而且這兩場比賽分別在納達爾的後花園、穆雷的主場完成如此壯舉,進一步證明自己的大心臟。

哪怕單單說那些失利,魔都輸給西蒙、倫敦輸給德約科維奇、巴黎輸給瓦林卡、溫布林登輸給費德勒,場場經典、場場傳奇,即使沒有能夠贏得勝利,高文也依靠自己的拼搏將比賽質量提升一個檔次。

更何況,還有多倫多帶傷作戰擊敗特松加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