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一箭穿心(第1/3頁)
章節報錯
啪。啪。啪。
全場,萬籟俱靜,就只有德約科維奇拍球的聲音在迴盪,諾大的球場激盪著陣陣迴響,不知不覺地,心臟跳動就這樣和拍球的節奏交錯在一起,一片空白的腦海裡就只有嗡嗡聲響慢慢拉長、再拉長。
時間,在這一刻被無限延長,一秒似乎就隱藏著整整一個世紀的恢弘與浩瀚。
一直到德約科維奇發球為止。
二區。
德約科維奇的身體完全舒展開來,網球被高高拋起,鑽入一片陽光裡。
內角。
二區外角,經典套路,時速176公里,夠輕盈夠快速,化作一團光影飛行過去,順利鑽入發球區之內。
進區!
砰!
網球,落地之後快速躥起,朝著高文反手位層層疊疊地衝刺過去,德約科維奇再次提升了自身狀態。
一發,非常具有衝擊力。
而高文呢?
卻見,一個跨步,就僅僅只是一個大跨步,高文就已經將自己完全推送出去,掙脫地心引力的拖拽,輕輕騰空而去。
原因?
搶擊球點。
因為時間緊迫來不及上步,僅僅依靠揮拍動作很難搶到上升點,所以透過起跳的動作來完成搶點。
高文,準備搶攻發球。
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
其實,在第四盤和第五盤裡,高文也好、德約科維奇也罷,發球質量下滑明顯,威脅係數直線下滑,兩位球員往往更多依靠落點和線路的組合來維持發球威脅,但力量和速度方面則缺乏更多衝擊。
也就是說,如果接發球一方願意上步、願意提前接發球站位,他們完全可以逮住發球的綿軟展開攻擊。
但兩位球員都沒有這樣做。
一來是因為體能消耗嚴峻,他們需要更加合理分配體力。
二來是因為底線功底紮實,比起接發球的搏殺冒險來說,他們都更加信任自己的底線能力。
三來是因為對手足智多謀,一旦意識到自己開始搶接發,往往也會針對性地做出調整,未必就能夠次次得手,就好像費德勒的“SABR”一樣,可以作為豐富戰術的突襲,卻不能作為常規武器的威脅。
現在,則不同。
從“40:0”面對連續三個賽點到“40:AD”拿到破發點,高文連下四分,氣勢如虹,並且掌握了主動。
如果再等待一下,且不說是否還有第二個破發點,德約科維奇也能夠站穩腳跟;所以就必須是現在。
然後,高文就出手了——
殺伐果決。
看,德約科維奇的這一記發球,時速不快、力量平平,依舊是按照平時的習慣形成牽制,他沒有察覺到危險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