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另一層次(第1/2頁)
章節報錯
年輕時節,德約科維奇頻頻退賽,輕傷就下火線,稀裡糊塗落花流水就草草丟掉比賽的情況也不少,招惹消極比賽的諸多爭議,他從來都不是意志堅韌的球員代表,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刻板印象。
當人們提起意志堅定的戰神,腦海裡浮現的球員,是納達爾,是高文,甚至可能是瓦林卡或者蒂姆,卻很少很少有人會將德約科維奇與這樣的形象聯絡起來。
但是,這並不代表德約科維奇軟弱。
事實上,王者,永遠都不會輕言放棄——
2012年的澳網決賽,德約科維奇對陣納達爾;2019年的溫網決賽,德約科維奇對陣費德勒。
在這兩場決賽裡,賽後資料統計,德約科維奇全面落下風,表現遠遠不如對手;然而,笑到最後的都是德約科維奇。
這,就是網球。
和百米賽跑不同,網球並不是誰的資料漂亮誰的資料佔優就能夠取勝的比賽,真正核心在於關鍵分。
這也是德約科維奇的強項——
一兜一裹,糾纏膠著。
屢屢在關鍵分時刻,德約科維奇就能夠透過自己的準確預判和擊球手感,獨步天下的包裹擊球能力,緊緊咬住局面,要麼拖垮對手,要麼自己尋覓到機會,最後兌現分數,哪怕對手是費德勒和納達爾。
當德約科維奇進入使命必達狀態的時候,當德約科維奇站在懸崖邊上的時候,一切都將不同起來。
事實上,眼前這場比賽確實和今年年初墨爾本公園不同,截然不同——
首先,今天的比賽,德約科維奇真正正視高文的位置,心態和位置的本質改變。
其次,此時此刻,德約科維奇確實被推向絕境,年初澳網,德約科維奇才是掌握領先優勢的一方,而現在,在第四盤遭遇破發之後,德約科維奇已經搖搖欲墜,觸碰谷底。
“領先球”和“落後球”,這是兩回事。
於是,德約科維奇燃燒了,真正進入超級賽亞人模式。
兜。裹。纏。頂。
德約科維奇就是不掉球,死死拖住回合,整個比賽進入經典的“諾瓦克模式”,動則二十個回合起跳。
回頭看看高文和費德勒的半決賽,三拍之內解決戰鬥的分數佔據最大頭,九拍之內結束回合的分數就已經稱得上“回合拉鋸”,畢竟,這裡是美網,快速硬地,單純以速度而言,比溫布林登還要更快。
而現在,十拍回合隨處可見,二十拍回合輕輕鬆鬆,三十拍回合居然也不在少數,典型的德約科維奇。
比賽,好看嗎?
當然,好看依舊是好看的,但其實沒有想象中精彩,因為回合拉長也就演變為消耗戰,過渡球的拍數直線上升,無效擊球比較多,那種感覺就如同踏入泥濘之中一般,黏黏糊糊糾纏不休沒完沒了。
那麼,高文呢?
參考以往對陣德約科維奇的比賽,高文打破僵持和膠著局面的能力,也恰恰是他在交戰記錄方面領先的關鍵。
如果是第一盤第二盤,面對如此局面,高文往往就會提速或者發力掙脫束縛改變節奏擺脫泥沼陷阱。
但現在已經是第四盤,眼看著第二個體能極點已經出現,率先發動進攻、率先打破僵局所需要的體能明顯已經跟不上,稍稍喘一口氣就被德約科維奇拖入他熟悉的節奏,比賽難度也就上升到全新高度。
而且,不要忘記了——
即使是面對其他三巨頭,德約科維奇也依舊能夠咬住局面,這就是他最喜歡最熟悉最擅長的比賽節奏。